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道德智慧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智慧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是道德和智慧的融合,即它融合了道德理性和道德非理性,是一种和谐、适度、圆融的精神境界,它建立在广泛的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上,人只有通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才能获得。我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精神实质是“中德”智慧。本文分析了道德智慧的内涵、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智慧教育,力图找到中小学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3.
道德智慧是一种通达的智慧,是道德境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实践智慧。在德育中,德育目标应定位于主体道德智慧的培养,是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道德问题的具有高尚道德人格、拥有高度道德智慧、依靠高度的道德智慧获得最大人生幸福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中和位育“是传统儒家道德智慧的精髓,儒家“和“的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其内涵就是关于“和谐“的教育.儒家的和谐德育思想提倡一种和谐共存的道德智慧,对于当代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德育工作要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培育身心和谐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智慧人格是在人的智慧系统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智慧人格是不同社会形态所共同具有的基本人格,社会形态不同和人智慧的高低而使人对生活方式选择的方式和内容有所区别,从而在人格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智慧人格与道德人格并不对立,智慧人格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去理解道德人格。智慧人格观对教育的启示是,教育要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但归根到底是要促进人的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鲁宁 《教育学报》2009,5(1):108-112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校德育是一种远离幸福的知性德育,生产的是道德智慧缺失的知识人真正的道德教育要以人的幸福为价值旨归,帮助受教育者生成道德智慧,使人从单纯的知识人变为幸福人幸福人的特质是成为优质自己,优质自己之人具有生命感、自主性、超越性和持久的幸福感道德教育要通过道德智慧来提升学生的幸福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幸福人  相似文献   

8.
江畅 《中国德育》2017,(1):11-14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因为在理解上有偏狭,因而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局限。道德本质上是人类的智慧,是作为最佳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价值体系。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成为“君子”,高级任务则是使人成为“圣贤”。道德教育的逻辑进程是一个人成为道德之人必须完成的总体结构图,而其实际进程则是走完这一路程的具体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道德智慧是学校德育的主题。在现代社会文明的构建中发展学生道德智慧不仅必要,而且有其实现的可能。为此,学校德育作为一项道德性的实践活动,要承担起挖掘、培植和开启人智慧的任务,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