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坤宁 《传媒》1999,(5):40-41
7月30日,《新闻出版报》发表该报记者王坤宁题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光明日报记者杨谷挑战英特尔公司》的报道.报道说:  相似文献   

2.
王珑 《青年记者》2009,(18):93-94
读了《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青年记者》等报刊发表的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的事迹,很受教育。笔者深为齐鲁新闻界涌现出这样一位记者的楷模而感到自豪。陈中华的事迹是对新时期优秀新闻记者应有素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自觉提高思想境界和人生目标的光荣实践。他的事迹为记者的成长、成才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3.
前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逝世已经三周年。十余年前,拉开全国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正是在杨西光主持《光明日报》工作期间由该报发表的。杨氏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刊特邀人民日报主任记者蒋涵箴采访了杨的战友、家属,写成《闻鼙鼓而思良将》一文,表达对这位优秀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4.
邓加荣 《传媒》1999,(6):41-43
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他很喜爱这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不仅时常接受报社的记者采访,而且他的一些文章也愿意首先送到《光明日报》和它所领导的学术刊物《新建设》上发表。马老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很关心《光明日报》对北大教学改革的报道,支持北大教授翦伯赞、邓广铭、金岳霖、陈岱孙等教授为《光明日报》编辑《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各种颇有影响的专刊。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0,(6):42-43
梁衡(1946年—),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山西霍州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  相似文献   

6.
读11月18日《光明日报》,发现头版左下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由记者周华采写的《北街村的喜与忧》稿,通讯因采访深入而抓住了新闻眼。稿件中点明了此文是记者入住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新闻团体: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天津市新闻学会、天津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老年摄影学会,天津体育记者协会,天津卫生记者协会。△在津设有记者站或派驻记者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8.
梁衡谈报纸副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岩 《当代传播》2003,(1):16-20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著有《新闻三部曲》《传媒新论》《继承与超越》,散文集《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0.
读报感言     
读报感言徐方强【南充】近日,《光明日报》相继刊出两篇该报记者采写的有关我国书刊出版的报道,将出版春消息传遍天涯。一篇题为《纯文学期刊靠什么支撑》(作者韩小蕙,载《光明日报》1996年3月13日第5版),披露的是文学期刊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台...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新闻报道,怎样才能由单向灌输改成双向交流,怎样才能获得读者由衷的信任,怎样才能改变片面性毛病,怎样才能有效地为改革、开放服务,这些都是当前新闻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光明日报》记者丁炳昌等同志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写的《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载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把倾向性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报道之中,以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哲理,启迪读者思索,而不是简单地、生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记者和读者的双向交流,激起共鸣。《反思》一文,触及到当前政策性最强的一个问题——人才流动。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道封闭的闸  相似文献   

12.
《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生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进行了及时、广泛、深入的报道,其战地日记《亲历炮火》成了一位新闻记者的绝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记者履行职责、坚守岗位的高度敬业精神。同时,《亲历炮火》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新闻报道集,其在写作上有以下特色:再现真实,让读者看到残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记者、通讯员,如何采写到有价值的新闻稿,如何给自己的稿件取一个响亮而又耐人寻味的标题,如何在新闻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挖掘到好的新闻,如何去接触、采访各地各样的人物……庄电一,一位在光明日报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的记者,在这本书里叙《记者的天空》@新文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中青年记者新闻作品自选集组成的《中青年记者丛书》,最近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为中青年记者的个人作品编辑一套丛书,这在我国新闻出版界还是头一次。第一批入选的有十余人。他们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中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高等院校文科学报工作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至十一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华北区四十三所高等院校,特邀的有东北、华东、华中、中南、西北区的三十二所高等院校.山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山西大学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及《名作欣赏》、《编创之友》、《晋阳学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23日,原铁路文工团舞蹈演员李艳萍,举行个人时装设计表演,确实是一条新闻。主办单位之一的光明日报发了消息,许多报纸的记者也写了消息或通讯。光明日报的消息最简单,标题是:《李艳萍时装设计表演会举行》;人民日报的通讯则是:  相似文献   

17.
中宣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做下好《光明日报》、《经济日报》2004年的发行工作。通知指出,《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均为中央党报,做好这两张报纸的发行工作,对于更好地团结知识分子、加强经济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决不能因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而影响《光明日报》、《经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初,中宣部组织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20多家中央及部分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报道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笔者作为《辽宁日报》采访团中的一员有幸也参与其中.9月中旬起,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叶辉 《新闻实践》2008,(5):36-38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30周年,也是光明日报恢复记者站30周年。报社决定编辑出版记载各记者站在30年中难忘的新闻工作经历。在我25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难忘的事很多,如与我的老师、享誉中国新闻界的名记者樊云芳的交往,而最难忘的却是最近一次对她的采访。2006年3月8日中午,忽接本报副总编辑翟惠生的电话,让我和严红枫火速赶到海南采访本报驻海南记者樊云芳。  相似文献   

20.
一点声明     
1982年第9期《新闻战线》发表了黄翔鹏同志的《对几件“音乐大事”报道的意见》一文之后,本刊编辑部先后收到了光明日报驻辽宁记者孙钧同志、中国青年报李海燕同志的来信;还收到了研制电子调式分析仪的费梦寒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