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语言要“求新除弊”刘家焕,蒲赵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进化而进化。在社会日益发展、物质日趋文明中,新技术、新产品、新思想、新经验的传播,既需要博采优秀传统语言的精华,又需要新的发展,新的词汇,所以新词汇的不断出现是必然的。当然也...  相似文献   

2.
我们如何规范社会新闻写作,讲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便成为编采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以编采人员要研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美、文雅脱俗的语言风格。穆青曾主张新闻可以用诗话、…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而社会新闻往往出自各种作者之手,特别是一些记者素质偏低,其语言使用上的差距很大,有些不地道、庸俗、格调柢下的语言表述,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要提高对不良语言现象的防范能力,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读--评《你误会了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读和理解问题,并非仅仅发生在学术交往中,在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中,这类文化误读也无处不在。我看到一些强调日常生活重要性的学者,并没有注意到日常生活种种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问题,甚至也没能从社会心理语言的角度看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乔治敦大学著名语言学教授德博拉·坦嫩(Debrah Tennen),在新著《你误会了我》中,把视角放在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性别交谈中的误读问题和日常谈话中人际关系问题。无疑,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当代文化研究对性别与语言、对话中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一种语言承载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相应的语言中;社会文化以语言的形式加以表现,个人的文化也会以语言加以表现,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一种语言只有探明该语言中真正的文化内涵,才可以说掌握这种语言。而当我们运用了恰当的方法,比如与本族语语言及其文化相比较的方法去学习或研究一种语言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学一种语言并不枯燥,而且运用这种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宗林教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借鉴国内外前沿理论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结合该学科教学及科研的最新发展动向撰写而成了《英汉语言文化学》这本著作,它涉及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是对语言、文化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意义重大史锡尧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设想,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人们说话、写文章,语言一片混乱。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崩溃,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可以很好地发挥语言的交...  相似文献   

7.
短信被称之为“第五媒体”。短信可以发送声音、图像,但字依然是短信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短信语言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社会语言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将分析短信语言的影响以及探讨短信语言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田霖 《中国编辑》2007,(6):70-72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精神生成语言。当语言代代相传的时候,民族的全部文化、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之上了,语言趋向文明的过程是不同民族精神趋向文明最过硬的指标,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支撑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就成为包括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显示器。它能够迅速捕捉和反映社会时尚的变化及人们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海涅说过:“语言可以把死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语言可以使侏儒变为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语言的魅力本来就有这样大,通过报刊放大流行于世后,其威力更是难以估量。 写新闻当然不反对运用流行的语言。语言是社交的工具,当代的人进行社交,理所当然要用当代活的语言。特别是在一个变动很快的社会中,新闻语言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能总用上辈子的语言,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 但是,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现在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新闻语言吸收流行语言有点过了头,有那么一种流俗的苗头在滋生。 词汇…  相似文献   

10.
仲启明 《记者摇篮》2008,(12):103-104
语言是在社会约定俗成规则制约下,传达信息的声义结合和体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声义结合称为有声语言,体义结合称为无声语言。作为节目主持人在社会约定俗成规则制约的前提下,还要根据节目内容和受众需要对语言使用进行瞬间控制把握。因此,把主持人语言称为一种艺术,是符合实情的。  相似文献   

11.
龚云 《大观周刊》2012,(48):213-213,175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人际问的沟通和社会交往。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能与人正常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发音、字、词、句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语言的不同运用方式。以此来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水平及智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曙光 《中国广播》2005,(10):32-34
人们运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因而,发话者就不能不考虑受话者的感受。语用学家把这些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称之为“社会人文语境”。他们认为,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无法摆脱社会人文网络的影响,而且它与社会人文语境的关系似乎比语言符号系统来得更加密切,可见,人们不可能“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13.
兰杰 《新闻传播》2014,(1):146-147
<正>广播电视语言成为了社会标准模范语言,对社会的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中承担着标准性、示范性语言的重任,广播电视引导着公众语言的发展,大众在观看或者收听广播电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里面的语言,在大众心中,媒体语言是检验现今社会的语言发展状况和衡量自己语言的标准规范的一种尺度,所以,人们对电视广播语言的信任度比较高。一、广播电视语言规范了社会语言广播电视语言在大众心目中是一种规范性、标准性的  相似文献   

14.
苏薇 《大观周刊》2011,(14):168-168,94
现代汉语构词法以复合方式为主,附加构词法等只是占了很少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词的频繁接触以及语言自身的一些原因,汉语中除了一些典型词缀外,又出现了一类语义部分虚化,构词定位粘着的语素——准词缀。  相似文献   

15.
语言从它产生起的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以声音为媒介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在字产生以后,以字形为媒介的书面语克服了口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受的限制,使异时异地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从此,不仅语言的交际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语言更成为人类明进程中积累和传播化科学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已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通用语言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字使用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字的具体规范,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语言词汇越来越时尚,播音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大众化倾向越来越突出,语言审美失范、语言使用失范以及语言伦理失范频频出现,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学者也进行了反复探讨及分析。本文则着眼于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具体变化,深入浅出地阐述语言失范的现实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规范路径和对策,以期为广播电视的稳步建设及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确保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规范自身的语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更好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8.
古成兴 《大观周刊》2013,(2):155-156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闫冬梅 《新闻世界》2014,(3):176-177
在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社会发展起了主导作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本文对语言的发展规律、民族性语言、语言的符号系统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莲 《大观周刊》2011,(17):79-8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对社会的反映。诸多社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语言现象体现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不平等。本文拟从标记理论方面来剖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语言在使用中所引起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帮助女性朋友在语言使用中维护自己的话语权,争取自己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