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从未长久地停顿过,迄今为止的战争,就其军事形态而言,都是绝对战争,进入21世纪,绝对战争正日益为可控性战争所代替,其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手段的巨大破坏性制约了战争目的的无限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制约了绝对战争的爆发与升级;战争的高消耗制约了战争的规模与强度。战争控制包括军备控制、危机控制、冲突控制和局部战争控制诸环节,就战争要素而言,战争控制涉及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对象、战争方法、战争时间与战争空间因素的全面控制与全程控制,《孙子兵法》是战争控制的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2.
《春秋左传》中比较完备地保留了春秋时期的大量战争史实。这些翔实的战争记录显示,春秋时期频繁复杂、充满残酷杀戮的战争中却有着一整套与后世迥然不同的战争礼。这些战争礼不仅折射出当时战争不同于后世战争的温情与体恤,而且反映了人们尊王、从礼、敬德、重仁等思想。两千多年前中国战争的原始状况借助于战争礼得以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3.
闫栋栋 《孩子天地》2016,(6):267-268
唐朝建立之后,逐步与朝鲜半岛三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高句丽在权臣盖苏文的专政下,一再破坏这种宗藩关系,攻伐新罗。于是,唐和新罗开始联合打击高句丽及百济,而学术领域有关这场战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战争性质、战争原因、战争影响等方面。本文将从战争前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影响,和战争的性质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十分强调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他认为战争是有规律的、可知的,战争规律有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应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研究战争的目的在于应用规律指导战争。毛泽东研究战争规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战争诗词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其战争观念的艺术阐释。毛泽东战争诗学内容丰富,既有革命理想的诗性总结,又有对战争诗词创作的精辟概括。对毛泽东战争诗词的研究和构建毛泽东战争诗学体系,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诗学的内蕴。  相似文献   

6.
"军阀时期"--1916年至1928年--中国红十字会本着博爱襟怀,继续着救伤恤难的人道主义事业,在讨袁之役、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粤桂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奉浙战争等兵灾中进行广泛救护,克尽其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7.
任兴科  苏凤 《现代语文》2007,(10):30-31
从陈寿的《三国志》、民间的三国故事,到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虚构、想象的民间再创作过程。《三国演义》不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而是更着重战争氛围的渲染、战争过程的表现,用小说的细腻和深刻,以戏剧的夸张和幽默,对战争场景、战略谋略、战争氛围、敌友变化以及战争人物进行了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达到了让读者对战争题材多元感悟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革命战争的进步目的、掠夺性战争的反动目的、统治阶级借助战争转嫁危机的险恶目的。列宁高度关注战争的政治目的,区分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不同目的。斯大林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捍卫民族生存"的正义目的,正义战争目的对于士兵的道德有激励作用。毛泽东特别注重战争的政治目的,剖析了革命战争及帝国主义战争的政治目的,揭示了战争的军事目的,探究了战争的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战争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左传》在叙述战争时,有重点地选择了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成败的原因、战争的场面、作者的战争思想这些要素进行叙述,将战争叙述得生动细致,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两种性质、五种类型战争的分析,认为战争胜败和战争性质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战争性质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不仅违背历史事实、违背军事科学规律、妨碍人们对战争本质的正确认识,而且也不利于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史学工作者应该走出战争研究的这一误区。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战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科技进步与战争演变的历时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科技与战争都是紧密合作、携手并进的。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不仅刺激、制约与促进科技研发与应用的方向、目的和资源,而且是科技的试验场,还促成了国家组织的科研工作。同时,科技是战争的巨擘,不仅是战争的动力源,而且预示未来战争的走向。科技与战争的"联姻"与"联动"致使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要忍受战争所造成的残酷后果。  相似文献   

13.
地方战争文化是基于地方意识的战争表达方式,是地域背景的战争情感、观念、行为的文化表达,是战争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战争文化研究在在战争文化研究的学科平台建设、学科视野开阔、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段寒冰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性质还是实力?》(《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轶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45-49,62
《诗经》战争诗是指《诗经》中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根据《诗经》战争诗的抒情内容及其表现风貌上的不同特征,本文将《诗经》战争诗分为四个类型:缅怀、赞诵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武功的“颂歌型”战争诗;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军歌型”战争诗: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对使民族结怨、国家受损、人民受难的边塞战争,唐代诗人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们冷静思考战争的价值和意义,探讨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负面影响,引导人们更清醒地认识战争的实质,进而谴责批判穷兵黩武的战争,从中反映出唐代诗人成熟而理智的战争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在全书中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役、战斗。对这些战争进行归纳、抽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思想与战争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在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战争小说是短篇小说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对战争的处理极为别致。他的大多数短篇小说中战争是一种背景,小说对战争的游离更让人认识战争。也有少数作品是直面战争,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关怀在战争中被裹挟的个人的命运,思考战争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