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英汉新闻翻译的对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首先从历史角度梳理了翻译对等研究的发展性内涵,说明功能对等追求译文在目标语读者心中的反应和原文在源语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的对等或相似;其次从标题、词汇和文化三个方面,采用英汉新闻翻译的具体实例,分析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贵 《黄山学院学报》2005,7(1):117-119
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形式,“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有积极指导意义。译文商标应力求语音、意义、文化意蕴的统一,使译文商标读者对译文商标的反应与原文商标读者的反应大体上对等。  相似文献   

4.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2,(14):139-141,143
该文对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做了初步介绍。按照对等翻译理论,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合乎目的语的自然习惯,传达出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又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一致的反应。据此理论,该文对《失乐园》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审视了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方式,探讨了原文美在译文中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5.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是从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对等的,认为对等意味着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尽量接近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本文侧重译者和文本的关系,认为只有首先满足译者——原文以及原文作者——原文这两对关系的对等,传达了对等的心理距离,才有可能取得接受者反应的对等。  相似文献   

6.
浅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长期争辩.功能对等其实质译文文本的读者应该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语议上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论方面都应作到功能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7.
“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翻译关键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翻译中,为了有效传递信息,感染受众,译者必须顾及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在译文中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更不是展示原语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中,为了有效传递信息,感染受众,译者必须顾及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在译文中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更不是展示原语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翻译经济类文本,要求译者能准确客观完整再现原文内容;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用最贴切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从经济类文本翻译实践出发,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该类文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特点,探究其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黄娟  周满平 《海外英语》2013,(7X):163-166
互文性理论是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一个文本同他文本的相互指涉,在翻译研究中强调作品、语言、社会文化等与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等的对话与交流。钱锺书的著作《围城》充满了大量的互文性现象,这为读者带来丰富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重重的翻译困难,但妥善处理互文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同语言文化障碍,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趋于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获得最大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1.
黄兴国 《海外英语》2012,(24):154-155,164
语用等值关注翻译中语用意义或"言外之力"的传达,该原则强调翻译应努力传递原语的交际意图和功能。这对广告翻译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语用原则指导下的广告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广告达到功能对等,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3.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性语言,承载着法律文本独特的风格.法律文本的特点是法律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内容,是进行法律翻译的基础;而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则可作为法律翻译的理论指导,是评价法律翻译优劣的标准.在进行法律翻译的过程中,应将原文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从而使译文的读者与原文的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这样的译文才是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教书育人》2006,(5):72-73
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遗失的必然性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某一概念或意义在这一语言中用形式A来表达,而在另一语言中则会用形式B来表达,不同的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是相同的。因此,他提出衡量翻译的优劣,应该“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的接收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这种以原文、译文读者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最高标准的译论,就是著名的读者同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6.
陈莹 《英语辅导》2011,(1):142-144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在奈达的“动态对等”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式菜谱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对等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用该理论作为菜谱翻译总的指导原则,指出由于中式菜谱本身的特点,其英译只能求得最切近的对等,最后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翻译应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服务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依据"功能对等"理论的通俗易懂、传达原文的精神与风格、译文自然流畅以及产生原文相似的结果等原则,对"自梳女"的文化特质翻译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跨域映射"理论,成功的隐喻翻译是将原文中喻体知识结构映射到目的语中,从而使目的语读者能够与源语读者对该隐喻产生相同的文化体验.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视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强调译语与源语的功能的一致,正好符合隐喻翻译的内在要求,可被用来指导隐喻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遗失的必然性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某一概念或意义在这一语言中用形式A来表达,而在另一语言中则会用形式B来表达,不同的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是相同的。因此,他提出衡量翻译的优劣,应该“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的接收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这种以原文、译文读者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最高标准的译论,就是著名的读者同等反映论。然而,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真的可以产生同等的反映吗?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无论是译入语还是译出语都在特定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