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动词配价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文分四部分:(一)论述配价的性质,认为配价虽与句法、语用有某种联系,但本质上是属于语法的语义平面的范畴,动词的“价”类决定于动元的数目。(二)论述定价的原则和辨价的方法,指出定价的形式标准是静态主谓结构中动词所联系着的强制性句法成分的数目,辨价的方法是利用提问形式构造静态的基于主谓短语。(三)论述动词的配价与从属成分的语义角色的关系,指出研究动词从属成分的“格”或“角色”,是配价研究的延伸和发展,并归纳和概括了动元和状元的各种语义角色。(四)论述了动词配价与句子生成的关系,指出研究配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句子的生成机制,并较详细地阐明了配价组成的动核结构生成句子的原理和规则。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语是典型的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与动词联系的从属成分一定有“格”的标志,这种形态变化就决定了这些从属成分特定和相对应的句法位置及语义关系。动词和从属成分之间的选择关系十分复杂,直接影响着动词的分类。论文用配价理论来分析研究维吾尔语动词是如何跟其他成分发生关系的,动词“价”的分类以及动词和“价”同现的条件。这将有利于研究维吾尔语动词次类的划分,从而进一步揭示维吾尔语动词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谈动词配价理论中的一个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化学中提出“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最早把化学中的“价”明确引人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语法学中引进“价”的这个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  相似文献   

4.
“价”是配价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系统地提出配价语法理论的是法国的语法学家特斯尼耶尔,他认为,“在句子结构中,动词处于中心的、领先的位置(即支配成份)。下属于动词的从属成份为配角成份(actant)和说明成份(circonstant)。  相似文献   

5.
配价的研究分析理论,对于汉语语法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中,配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戴耀晶在论文<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的第三部分,对动作类二价动词中的成分移位提出两条移位规则:"规则一:受事成分‘N2'可以置于动词后面,也可以移位到动词前面.规则二:施事成分‘N1'只能置于动词前面,不能移位到动词后面."并指出,"二价动词前面的成分有多种配价可能,而动词后面的成分只有一种可能的配价".我们认为其中有同语言事实不尽相符之处.施事成分移至动词之后,至少在两种句法结构中是可实现的:(1)带有完成义的含数量结构句型;(2)带有供用义的含数量结构句型.  相似文献   

7.
动词的配价能力是动词句法语义的核心内容。配价属于语义层面,只有了解与动词搭配的必有语义成分,或者说是与动词搭配的语义角色,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动词配价。通过以起点和终点为必需交际配价的带前缀的运动动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配价问题,以期为俄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中的配价指核心词支配其他类词语的能力,主要是动词,它有零价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使用配价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求结构核心与匹配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源,英语教学中用其分析动词,可以改变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造成的中文式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1.
郭珊珊 《考试周刊》2009,(6):182-183
本文在配价是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汉英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要览     
<正> 试论现代汉语三价动词的确定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3.
动词配价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俞词宾语、时间和处所成分以及工具成分的定性上。相关语义成分与动词隐现的规律表明动词的配价具有动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动词词义具有非自足性。此外,词义与句法表现的不一致性也是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伟 《现代语文》2007,(4):16-18
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创立的,70年代末由朱德熙先生引入我国."配价语法理论"创立之初是为了研究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动词配价连续统是语用层面的连续统。在现代汉语中,该连续统反映了动词配价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规律。从其构成看,配价连续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而且各子系统之间有地位之别,即,价质连续统>价量连续统>价位连续统(>左边的主导>右边的成分)。变价受有限条件的制约,增价的条件多于减价的条件,但统计显示动词减价比增价频繁。本研究从动态配价方面为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可为跨语言的配价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语义配价理论,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接触动词的客体都是表示具体实物或人的名词性成分,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接触动词表示主体主动的去接触客体,客体的生命度是逐渐减弱的.接触动词能够进入二价动词的典型框架"N1 V N2",构成接触动词的基本句式是"主体 V接 客体".  相似文献   

17.
动词是实词中的大类,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动词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左传》是具有代表性的上古汉语传世文献,是研究该时期语言现象的一部重要的典籍,将《左传》动词“谓”按照语义的特点,分为五类,试通过配价语法理论,从配价方式、配价数目等方面,分析语义对于该动词的支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首先给出二价凭借动词的语义配价结构式:动作[施事 凭事 (工具或材料) 受事],并在句法形式上把二价凭借动词规定为原则上能够进入典型框架A和非典型框架B、C、D的动词;然后考察二价凭借动词的句法选择,揭示价载体对语义配项成分和凭事成分的句法位置的语法规定;最后讨论二价凭借动词对配项成分语义角色的指派,并以此为参数描写价载体对其语义配置式的选择限制,从而揭示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是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佳婷 《学子》2013,(10):80-81
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配价语法认为,动词决定句子结构。双宾动词本身支配着三个语义成分:施事、与事、受事,这个结构的核心语义是领属关系的转移,同时结构本身也受到其配价结构的制约。虽然英汉双宾结构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其双宾动词对于各个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