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表演中的内心听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芳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137-138,141
内心音乐听觉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内心音乐听觉与人的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对音乐感性体验的质量以及人的音乐审美情感都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是人在音乐表演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是音乐表演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内心音乐听觉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表演等音乐表演活动的质量以及表演灵感的产生。内心音乐听觉在音乐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内心音乐听觉这一心理学现象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高内心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音乐心理学是新近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方面,汲取生理学、物理学、数学、解剖学、遗传学、人类学和普通心理学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解释人的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音乐技能训练、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对人的心  相似文献   

3.
曾莲春 《考试周刊》2009,(14):215-2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态度体现。它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关系密切,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材、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等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什么?多数父母可能说不清也道不明。而不了解音乐,怎能借助音乐培育孩子美好的心灵、敏锐的感觉和杰出的能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大花园吧!经验说音乐是一种感官的美感刺激音乐通过感官刺激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美感。音乐不是以说理方式传播的,而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所以,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都有相当的关联。高洁的音乐与媚俗的音乐对人的影响大不相同。音乐对孩子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高右脑的创造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音乐是世界上一项伟大的发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欢乐的源泉,是心灵的绽放。一段美丽动人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身体感到舒畅,精神的爽朗。音乐对身体的药理作用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音乐治疗概念是:利用一切音乐形式如人的歌声、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道:"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那么,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现代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现代人是具有高度音乐审美修养的和谐人、快乐人。因此提出审美教育、快乐音乐、终身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向。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战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学校音乐教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种审美教育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作音乐的能力 ,而且能促使人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 ,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既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又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现培养人的共同目标中 ,它们既不可分割 ,又不能互相取代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 ,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蕴含着明显的德育功能 ;而良好的道德教育又有助于正确音乐审…  相似文献   

9.
宋春 《考试周刊》2023,(14):155-158
音乐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在培养人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启发人的心智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其研究意义深远。研究认为,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节奏、理解音乐理论、培育音乐情感、形成音乐想象力以及提高音乐鉴赏力等方面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人民音乐教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陶冶性格的熔炉。"一个不懂音乐的人,高兴时也会哼出悦耳的音乐;一个心烦意乱的人,听着音乐心情可以恢复平静;一个寂寞的人,听听音乐,心情会变得愉悦;这些都说明了音乐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音乐一类书籍中,常见到“伊斯兰音乐”这种提法。有的人认为“伊斯兰音乐”,是自西亚到非洲、中亚的伊斯兰圈內的音乐的统称;有的人认为“伊斯兰音乐”是指这些国家的古典音乐;也有的人认为“伊斯兰音乐”是指阿拉伯  相似文献   

12.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欢快的音乐让人喜悦,伤感的音乐让人落泪,高亢的音乐让人热血,因此音乐对人类的情感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古籍文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论述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影响,并浅析如何有效地将音乐和中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美育,是当前音乐教学急需探讨的主要课题之一,它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指导音乐教学,并贯穿整个教学。美育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它对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的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音乐是表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受的艺术,人的存在是情感存在的基础,音乐情感虽然是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情感,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以人为出发点。。她是一种贴近人性的、充满人情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从一开始就被认为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影响人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可以说.音乐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性发展的历史,是反映人类性感生活发展的历史。所以,强调音乐情感的重要性就是在强调人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人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首位目标。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好的音乐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冯旋 《考试周刊》2012,(28):41-42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纵观音乐的历史,凡是亲近并学习音乐的人,大多是从歌唱或对乐器的兴趣开始的,古往今来,少有例外。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它包括视唱练耳、和声、音乐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和人文修养等综合知识。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就无法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音乐教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自我、丰富内涵、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和拯救人的作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音乐课程,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形式,试图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虽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深刻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但是音乐中蕴含的独特艺术功效带给人的感受却是普遍性的,它能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8.
亢音 《林区教学》2011,(6):118-119
什么是音乐?音乐怎样作用于人?什么是音乐本体?这些是这段时间困扰我们音乐教师教学的问题,就音乐与人,音乐本体两个基本问题肤浅地阐述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与人交流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音乐的意义存在于音乐的参与者(作曲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交流关系之中,在整个审美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音乐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20.
孟为红 《小学生》2013,(11):76-76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涵盖科学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等。除了这些,艺术美同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音乐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审美上,很多审美专家与教育学家将其看做是对人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委婉动人的音乐能够使人身心愉快、烦恼抛去。激昂奋进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音乐所蕴含的力量是无限的,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审美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抓起。本文对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做了一些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