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采访水之国     
记者:"请问你现在有多少国民?"国王:"以前有无数的国民,但现在……只有一百万国民。"记者:"为什么会这么少?"国王:"因为人类在慢慢地消灭他们。"记者:"怎么样消灭的?"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让无数中国球伤心的笑话。一天,一个韩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去见上帝。韩国人问上帝:"我们韩国何时能获得世界杯的冠军?"上帝:"50年。"韩国人哭了:"我这辈子是看不到了。"日本人于是也问上帝:"我们何时能获得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呢?"上帝答:"也许100年吧。"日本人哭了:"我下一辈子也看不到了。"此时,中国人问:"我们何时能获得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呢?"上帝哭了:"我是看不到了。"2014年,又是世界杯年,面对这一届堪称完美的比赛,中国球迷的激情只能又一次奉献给一支支外国球队,就连前去巴西采访的中国记者,也让外国同行大惑不解:"既然没有中国队,你们来干什么?"中国足球让很多人心痛、泪流,同样也还有许多人在默默地为它努力,其中有很多少年和青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奔跑在国外的绿茵场上,追逐着那个小小的圆球,和自己的未来与梦想……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之一:"书包太重了,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在十七大新闻中心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12岁的小记者这样问教育部部长周济。  相似文献   

4.
徐昕 《大学生》2012,(23):68
快到年底的时候,突然想起读书这件事,起因还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这两个字,就这样让人措手不及地一下热了起来。有记者采访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竟一时语塞。勉强说出一本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还是因为跟专业有关才读的。没想到记者说:"社科类的不算,你最近在读什么小说吗?"我使劲地想了想——呃,床头上搁着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和伊恩·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我猜那位记者一定很失望,因为他说:"这都是两三年前出版的‘旧书’了,而且是短篇小说集,难道就没有关注一些新近出版的长篇吗?"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天地》2008,(4):55-55
1930年,爱因斯坦应邀乘船去美国加州。他一登岸,就被一群记者包围,无法脱身,只好宣布接受为时15分钟的采访。有记者问":您在美国快乐吗?"他回答:"如果你们能让我多看看美国,我一定很高兴,但现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读写》2008,(3):3-3
<正>博客:http://blog.sina.com.cn/honghuang有一次,一个女主人在一个大型晚会上精心安排一对"男才女貌"坐在一起,想让他们邂逅一下。男的给女的让了座,然后问道:"你是做什么的?"女的非常自豪地亮出世界名牌市场总监的头衔。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8.
微笑舞台     
最后一名记者问最后一个跑到终点的运动员:"你跑了最后一名,是不是很没劲啊?"运动员激动地说:"怎么能说没劲呢?你没看到他们7个人被我追得直跑  相似文献   

9.
<正>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在桌子前看新闻联播。"下面让本台记者去走访广大人民群众,看看他们是怎样理解家风的?"电视上的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弟弟在一旁叫嚷着要看动画片。爸爸妈妈在沙发上惬意地坐着,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爷爷奶奶则回忆起了他们当年艰苦的生活。记者将话筒伸到一位老爷爷面前问道:"这位老先生,请问一下,您认为家风是什么?"老爷  相似文献   

10.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有记者问了姚明这样一个问题:"姚明,你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不假思索地纠正道:"你应该问‘你什么时候去美国?’"不难弄明白,记者想得到的答案是个"时间"概念,而姚明的回答强调的是"情感归属"。姚明的回答让我想到了"多元解读"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学会聆听     
一天,一位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记者采访一位小朋友。记者问:"假如有一天你驾驶着一架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忽然由于燃料不足,一切引擎将要熄灭了,而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定带,然后我带上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人听了后议论纷纷,他们觉得这小家伙太自私了,怎么能自己先跑了?没想到那小朋友竟然开始轻声哭泣,记者连忙  相似文献   

13.
正曾有记者采访功夫明星李连杰。问:"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的,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强大呢?"李连杰说——我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从小我父亲就过世了,家境实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天,美国著名主持人欧普拉·温弗瑞在"芝加哥脱口秀"节目中讲了一个随口编造的故事——总统、副总统等重要官员一起参加一个会议,结果遭遇枪手暗杀,送至医院急救。记者们闻风赶至医院。过了很长时间,医生从手术室出来了。记者连忙问:"医生!医生!总统有救吗?"医生沮丧地摇摇头说:"唉,总统没救了!"记者又问:"那副总统有救吗?"医生沮丧地摇摇头说:"唉,也没救了!不过……"记者迫不及待地问:"快说,到底谁还有救?"医生精神一振地说:"国家有救了!"这个节目播出后,温弗瑞的这则段子立即传遍全美。后来,有记者问小布什:"总统先生,您看了这个节目有何感受?"小布什说:"上帝保佑,  相似文献   

15.
有一则题为《采访》的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女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有记者采访她:"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运动员满怀喜悦之情,连声说:"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怎能获得铜牌?"记者接着问:"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运动员依旧兴奋地说,"非常高兴"."除了高兴,还有没有别的感想?比如说,大家都预计你会获得一枚金牌,对此你有没有感到遗憾?"记者又问."没有遗憾!"运动员说."真的没有?难道你不想获得金牌?"记者追问."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很高兴,你为什么非要我遗憾不可?"运动员不满地答道.记者赶紧说,"好,你高兴,你高兴",边说边悻悻地走了?……  相似文献   

16.
晓光 《高中生》2009,(17):36-36
姚明智慧的言语曾被球迷们津津乐道。比如——有人问:"长得高有什么好处?"姚明回答:"上面的空气新鲜点儿。"有记者问:"能否让美国小姐坐在你的腿上?"姚明说:"我不知道这位小姐的体重是否超过了50公斤,如果超过50公斤,我想我的  相似文献   

17.
流沙 《高中生》2008,(5):58-58
一位贫困生,考取了大学,但因为家境贫寒,根本交不起学费。他的父母四处筹钱,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借钱给他们。最后,这位贫困生的父亲找到媒体,希望媒体能帮帮他们。有一位记者热情地接待了他。记者问:"您儿子考取了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和三个孩子一起在花园里聊天,父亲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可以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让你得到最想得到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女儿回答说:"我要自己有美丽的容貌,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向我投  相似文献   

19.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听村里的说书先生讲过一个"绑匪争位"的故事. 说是有个绑匪头子想隐退了,但膝下五个儿子各有各的本事,都争着要坐这把"大当家"的交椅.由于手心手背都是肉,该让谁接位令绑匪头子好为难.若论资排辈让老大接位,怕另外几个儿子不服;若通过比武争位又怕伤了他们兄弟之间的和气.于是,绑匪头子想到了自己多年来立下的"只绑富人不劫穷人"的帮规,派手下到闹市区抓了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先把这些孩子饿上一天,然后煮上一大盘鱼让他们吃.最后,绑匪头子问五个儿子:"你们知道哪些是富人家的孩子,哪些是穷人家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