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认知失调理论指导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设计教学悬念、连续启发和及时反馈等方式创设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失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设法消除学生的认知失调,使学生在新的高度上形成认知平衡.  相似文献   

2.
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现一直偏重于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促成和解释教育中的各种行为,忽视了个体认知心理规律的功能.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为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学习、研究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本文在对西方认知失调理论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一直偏重于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促成和解释教育中的各种行为,忽视了个体认知心理规律的功能。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为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学习、研究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本文在对西方认知失调理论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失调理论出发,大学生厌学是因学习认知失调所致。认识错位、环境改变、教育自身、社会问题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大学生学习认知失调。通过改变行为认知元素、环境认知元素以及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可以促进学习认知从失调到协调的转变,从而达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创业实践教育中认知失调理论应用的相关逻辑进行表述,提出模型框架为创业实践教育提供一种理论支撑。最后建议在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调控学生创业认知差异和失调、激发学生创业实践行为内部合理化、引导学生理性整合信息资源减轻失调,进而塑造学生创业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6.
认知失调理论是以研究人的“认知”来达到激励目的的一种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将认知失调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偏重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的运用 ,而忽视了认知心理规律的课堂教学功能。本文尝试从认知失调的角度来阐述课堂教学的本质 ,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的教学心理学理论依据 ,并提出了运用认知失调理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认知失调理论审视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学课程改革中难免出现关于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认知理念、认知现实、认知行为上的失调,应用认知失调理论分析研究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加强理念培训、改善教学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少失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一致理论可用于考察校园欺凌嫌疑人自我辩护的心理过程及其与欺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学生对同伴的主观恶意自何而来、好孩子何以会干坏事、人们何以会选择性遗忘自己欺负同伴的往事。学生打闹之类的行为一旦造成伤害,就会引发肇事者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认知失调的压力,肇事者倾向于在内心进行与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相一致的自我辩护;自我评价高的肇事者在造成严重伤害时,其自我辩护伴随于道德推脱过程,在内心将伤害事故归咎于受害者;这种自我免罪的道德推脱又会促使肇事者以更进一步的攻击来证明其自我辩护,于是发生确实的欺凌;而欺凌引发更加严重的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欺凌者在道德推脱中加深对受欺凌者的恶意,最后陷入欺凌与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实践和研究表明,共同关切法和拆拼法可以防止欺凌者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以认知失调论的体系框架为基础,通过分析青年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路径发现,青年民警的内在认知需求、理性因素、情感意志等因素都影响到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分析,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点在于及时发现青年民警的认知状况,掌握其中的规律,强化认知双重平衡力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实质上就是认知结构在"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的无限循环中的主动建构过程,认知不协调是心理发展的内在动机。在科学无神论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影响科学无神论认知失调的因素,利用认知失调技巧,有效激发科学无神论教育中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改变。应用认知的失调理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要努力打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沿着“平衡、困惑、再平衡、再困惑”的螺旋形线路不断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13.
周芬翠 《甘肃教育》2011,(14):26-26
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它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来。笔者就是采用改变行为的方法使学生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来解决认知失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说服教育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是促成学生不正确态度和不良行为的根本转变。认知失调理论作为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理论,从态度转变的根本性质和态度转变的可能性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阐述。这一理论启示我们,适当地肯定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情感上积极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等是促成学生态度转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阻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因素有:班主任工作繁重,学生能力水平,各级各类的考试评价,班额较大,教学内容和要求与课时不相匹配,教学资源不足,对教与学的认识,以往的教育经验,教师评价制度,以及硬件条件等.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良好社会环境.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可能途径有:放弃或回避尝试新的行为,引进新的认知要素,改变态度等.  相似文献   

16.
徐炳寿 《考试周刊》2009,(34):87-88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课堂工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增强课堂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日渐深入的国际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呈现出某些失调的特点。我们应正确分析、研究这些特点,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困难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基于认知失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失调理论是探究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的新视角,从认知失调理论来解读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助于选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认知失调理论在达成软广告心理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菲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以利乐包装的一篇软广告文案为例,详细分析软广告中利用认知失调理论达到的受众心理效应。要使受众改变态度,宜制造认知失调,而要使受众接受某观念,则要尽量避免认知失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电视剧《小麦进城》中两个言语交际冲突片段为例,阐述了言语交际冲突与个体认知心理密切相关。每个言语交际冲突案例都是个体产生认知失调,然后为消除认知失调选择不同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