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春天,为了加强对全党的革命理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三个问题,参加革命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千点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花山文艺出版社于最近推出《红岩的故事》、《话说红岩》二书。 《红岩的故事》由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撰写。从1961年《红岩》出版以来,近四十年来一印再印,已经发行了800多万册,受到几代读者的喜爱。在去年“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中,成为排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全集》之后的第三名。几十年来,作  相似文献   

2.
享誉中外的著名长篇小说《红岩》问世二十五年了。从1957年4月《红旗飘飘》丛刊向作者约稿开始,到1961年12月小说《红岩》出版为止,五年时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粗到细、从真人真事到艺术创造的三个阶段:一是1958年初,在《红旗飘飘》第六集发表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二是1959年1月,出版了补充增订后的单行本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三是从1961年初到年终经过为期一年两易其稿和加工整理后的小说《红岩》出版。担任这三个阶段加工发稿的责任编辑都是笔者。据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底的最新统计;除《红旗飘飘》当年发行量为数十万册以外,《在烈火中永生》累计印数为3,280,000册,《红岩》累计印数为7,126,500册,共计1000万册以上,居同类读物之冠,可见其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红岩》(原名《禁锢的世界》)成书之前,由于稿件是从重庆分批寄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作者急于听取意见,以判断是否具有修改出版基础,我也只能按收到的章节,分批提出读后意见,还来不及作出对全书完整、系统的评价。这样的信写了三封(均以编辑室的名义寄出)。而作者寄出第四批稿以后,随即就启程来京,和我一起投入修改定稿工作,所以第四批稿就只有讨论时的口头意见了。为便于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些从《在烈火中永生》到《红岩》编辑出版情况,这里顺便附上我当时写的关于《在烈火中永生》的编辑报告书,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岩》书稿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之友》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发表了《<红岩>成书之前》,其中在给读者的三封信里,对作品的前三部分发表了意见。至于对第四部分、对全稿的意见,只是在信的末尾说明已为作者请了创作假,希望他们来京后“一起全盘研究”。一九六一年三月七日晚,作者到京。三月八日起讨论作品。除两位作者外,编辑室有三人参加。我对作品所涉及的问题,从结构布局、开头和收场、暴露和歌颂、英雄群象、江姐和许云峰……等方面,发表了意见。三月九日,罗广斌同志谈了修改设想。现在把当日书稿档案中有关发言记录和提纲整理成文,献给读者。今年二月十日是罗广斌同志被害致死二十周年,本文的发表也是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介绍边春光是怎样主持修改和审定《红岩》的。《红岩》这部书稿,最初是我社社长兼总编辑朱语今同志拍板组织的,1959年语今同志调离后,边春光同志任社长、总编辑,由此《红岩》就在他的领导下完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产生时代几乎相同,但其产生和作用截然不同,《百科全书》的产生点燃了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四库全书》的产生禁锢了广大民众的思想,压制了民众对科学的渴望,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明史·西域传》是质量上乘的明代历史地理文献。其成书,经历了尤侗初稿、万斯同二稿、王鸿绪转折稿~①、张廷玉定稿四个阶段,四稿各有其特点和价值,与《明史》其他部分纂修时间长、几易其稿的情况相一致。其各稿之间的因袭、差异,是清前期史学发展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朝廷开馆修《四库全书》。《四库》馆纂修官对经办之书均需拟定提要,交总纂官核定。我们目前普遍见到的提要收于《四库全书总目》或是各阁本《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但是,这些提要是经总纂官修订过的,与各纂修官初拟的提要稿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提要草稿与定本,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四库全书》编修情况。可惜的是,目前存世的提要稿不多(主要是余集、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四人的提要稿),尤其是大典本提要稿就更少。近日获读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发现其卷21保存有12篇大典本提要,是目前所知个人拟就的数量最多的大典本提要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9.
石湾 《出版视野》2009,(1):44-45
得知我正在收集资料,着手为著名作家、编辑家萧也牧(即吴小武)写传,萧也牧的长子吴家石特意给我送来了萧也牧起草的致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一封约稿信(复印件)。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黄顺铭 《新闻实践》2006,(12):62-6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收录了40多篇论文,大致分为四组,即“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以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论稿》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1.
《楚辞》学历代居于相当突出的"显学"的位置,而且研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初期。但是,传统的学术研究总是跳不出"义理"、"音义"、"考据"三个模式。毫无疑义,这三个模式确是传统学术研究的结晶,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楚辞》文献乃至研究我国一切历史文献的"基本功"。然而就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言,传统的《楚辞》学始终禁锢在封建专制思想的"经学"牢笼里,二千多年来,这门古老的学问,举步维艰,进展迟缓。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传统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楚辞》学的研究领域开始向相关的学科拓展,因此才有长足的进步。自建国以后,《楚辞》学始终是一个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楚辞》以及带"楚"字的相关学科的研究,高潮叠涌,成果纷呈,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杨耘 《中国出版》2012,(9):61-63
正以"红岩"革命斗争史和革命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从1957年出版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到1962年出版的小说《红岩》,到1964年9月在京首演的歌剧《江姐》以及1965年推出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这些"红岩"经典作品可谓家喻户晓。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2011年6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兰亭诗》和《兰亭序》的研究文章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关于《兰亭序》的真伪,古今凡是涉及兰亭集会和王羲之的文章几乎没有不说这一问题的。可是,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文章中,有一点似乎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兰亭序》与《临河叙》的关系以及《兰亭诗》创作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本文即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一、 由《兰亭诗》的作品分布及写作规则看古人的诗体探索 现存的41首《兰亭诗》,有四言,也有五言。有的作者既有四言,也有五言,有的则只有四言,或者只有五言。既有四言又有五言的,有王羲之、…  相似文献   

14.
苏虹 《图书馆学刊》2005,27(5):130-131
《四库全书提要分纂稿》是四库馆臣邵晋涵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撰提要原撰稿。通过对《分纂稿》和《总目》的比较,概括分析了《分纂稿》和《总目》的关系以及《分纂稿》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的清官修《明史》研究,在具体纂修过程、预修史家与《明史》纂修关系、《明史》诸稿本关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加强对万斯同《明史稿》、王鸿绪《明史稿》、张廷玉《明史》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的清官修《明史》研究,在具体纂修过程、预修史家与《明史》纂修关系、《明史》诸稿本关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加强对万斯同《明史稿》、王鸿绪《明史稿》、张廷玉《明史》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史列传·儒林传》四卷,殆就有清国史馆后先纂定之《儒林传》稿集录而成.其稿杂出众手,各传精粗不一,其中不无记事、年月舛错者.然其传记颇多出于《清史稿·儒林传》之外者,记事亦较《清史稿》为详,故学者考论清代学术人物,仍多取资于是书.余前尝录考订札记十数事,为《〈清史列传·儒林传〉考证》;今续录十二事,以补前考所未及.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今年第三期七个制题中的四个不规范写法:1、第七页题《「两稿案」始末》中, 「稿」应为「稿」,是「高」不是「高」;2、第十四页题《清涧战斗采访憶旧》中,「访」应为「访」,是「讠」不是「言」;「憶」应为「忆」,是「乙」不是「意」;  相似文献   

20.
孟向荣 《出版史料》2008,(1):114-120
著名专家学者座谈《我的前半生》之后,在1962年12月至1963年2月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辽宁省政协文史办公室、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单位对二稿大字本的修改意见,相继以信函或电话等方式到达群众出版社。1963年3月,张治中在从化温泉致函申伯纯,充分肯定了二稿大字本的成绩,同时,从取材、表述、结构、校订四个方面,指出了二稿大字本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