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兰 《文教资料》2011,(22):66-67
"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说"与"写"的位置发生了逆转。我们要重视语文课堂中的"说",也要重视"写",追求"说"与"写"双剑合璧,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唐友芬 《教师》2012,(13):60-60
时下,打造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的心愿与追求。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一改往常的"模模糊糊一大片",做到"清清爽爽一条线"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精心预设,使语文课堂"简单化";需要把握语文思想方法,遵循学生思维规律,使语文课堂"扎实化";更需要课后反思,使语文课堂"智慧化"。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创造坊",学生能够生动探索;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助推器",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和谐变革。  相似文献   

5.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6.
殷安平 《考试周刊》2012,(25):32-33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使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应该善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让教材成为生活的再现与延伸,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教材产生共鸣、与老师产生共鸣、与同学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7.
陈哲 《文教资料》2011,(12):71-72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说"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作者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语文课堂中"说"的魅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语文"文化"的氛围,学生耳闻目染,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对越来越多的职高学生不知道语文课学什么,教师不知道该怎样上语文课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有用"、"有神"、"有趣""有闲"这四个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因素入手,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真,为中职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精神濡养"而教,从而让学生从容面对"生活",让学生真切获得"精神",使中职语文课堂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0.
张国俊 《考试周刊》2011,(80):53-53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自身的必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能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载体,剖析学生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真正把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互动",这里指的是安排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动起来,是"形动"还是"神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度的结合点上,巧妙运用好"互动",让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做到"动"在关键处,从而创新语文课堂,优化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语文课堂上仍然不乏教师"操纵"课堂,"操纵"学生,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失去朝气,师生共同"演绎"着死气沉沉。当下倡导的"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到底以什么样的角色呈现呢?这正是本文刻思考与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王镇宝 《考试周刊》2011,(51):41-42
语文课堂教学与说书有着许多共通性,将说书艺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可行的。语文课也是可以进行"表演"的,能够把学生带入语言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熏陶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武建国 《成才之路》2010,(17):26-27
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师生对语言文字"感知—体悟—应用"的过程中,个体生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小学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欢悦的,有生命的,学生在美的时空与和谐的氛围中情感得到共鸣,思维得以飞翔,梦想获得展望。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绚烂"、"迷人"的风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化课堂呢?笔者粗浅地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在学校教育上就应当以学生为本。语文课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以学生为本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补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是语文课堂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补充"的主体,准确把握"补充"的时机,注重提高"补充"实效。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备课要备学生。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找不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感受等,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常常没有踩着学生原有的基点,甚至会从零开始。这也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如果把学生头脑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原有知识、经验、体会等总和比喻为河里的石头,那么当教师引着孩子们行走在"课堂教学"这条河中,如果能准确地踩在这些石头过河,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的"河流"中行得更稳、更快。笔者就几堂成功的课例来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原有的"储备"为基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20.
删繁就简,打造课堂的简约之美,成为当下语文课堂的一种追求。但是我们发现许多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冗繁削尽"后的"清瘦",却少了"一杖一条痕"式的"扎实"。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简"并不是简单",繁"也不是繁杂。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简则简,简在恰当处;当繁则繁,繁在紧要处"。如何把繁简相融,让语文课堂教学既无作秀雕饰、奢华繁杂,又能让学生在原生态的课堂中高效思索,获得收益。笔者试从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中,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繁与简的学问。案例一: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里的峰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