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化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策略。在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化创新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我国银行信息化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业务流程再造、数据仓库建设、决策信息化、数据挖掘、系统安全性改造、复合型人才培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和信息系统监控等策略。信息化创新的策略性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的深化提供了理论性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使银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分析信息化对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指出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流程,扩大了银行的管理边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银行管理水平,使信息化投入与管理相匹配,实现银行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信息化是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目标不明确,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发展阶段论来进行解决。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信息化进行了再认识,然后总结了国内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理论,最后探讨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综述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别对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宏观主导机制、我国信息化教育投入机制、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质量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建立健全并合理运行信息化教育发展机制是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总体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我国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教育管理的宏观业务模型,并结合国家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与发展期望,提出了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下一阶段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我国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客观评价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准确把握后续工作重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及其对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的明确要求,旨在提出一套宏观通用的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切实可行的评价依据。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提炼重要指标,分析政策动态新增发展指标,经过多轮专家调查反馈,形成了包含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体制五大维度的核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教育管理事业逐渐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国内的大部分学校已经配备有信息化教育管理设施,教学模式迎来了一次良性的变革,这种管理模式大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施行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相关性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将重点阐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基本概况,进一步探索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结构中尚存的不足,再结合我国教育事业的服务宗旨,从而提出科学性发展对策,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通过拟合出来的因子负荷来分配指标的权重,获得客观统计指标数据特征。并对2008年调研的全国10个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寻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蒋鹏 《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51-252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目前一个重要建设项目。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得到了更好地体现,使教育的发展更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介绍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论述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为了更好的让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并根据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当跨越式发展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对制度创新能否正确理解和认识,就必然影响到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从而影响到经济工作的绩效。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是与渐进式发展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落后者快速跟进,也不属于跨越。制度创新就是要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发展环境,使经济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宏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是引领人类前进的奋斗目标,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手段。以人为本集中概括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纠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生产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相结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但是只要不断提高全面素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同一个历史过程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以人的发展为先导,提高民族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抓住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设施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建成了包括养殖、种植在内的一批设施农业,正成为全市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南宁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步晚,其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运用SWOT理论,系统分析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对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备选战略组合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临沂师范学院的办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科学的发展观应该包含如下内容: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坚持扩大外延求发展;以教书育人为主导,坚持完善高校功能求发展;以正确方向为保证,坚持全面育人求发展;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习领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发展的精神,应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综合把握高职院校文化发展的根本。增强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要把文化的发展确立为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包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大系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的显著特征,是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内在根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义务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其核心则体现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只有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除了实施以校本、校际和区域发展为主题的教师群体发展外,进行跨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实施跨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稳妥有效的跨区域教师发展机制,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有效保障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完善自我专业素质,带动更多的教师发展,从而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教育迅猛发展的整体大环境下,俄罗斯的基础教育在克服前期教育发展的缺陷下,围绕着国家发展教育的目的即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学科内容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变革,力图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