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 《中学文科》2005,(8):56-56
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本身,就要求变革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使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南安一中,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唐琳  徐昕 《培训与研究》2009,26(5):111-112,117
在网络信息时代条件下,各种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手段不断得到发展,使得创新教育和创新学习的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课题。个别化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也面临迫切的变革需求。因此,分析网络信息时代个别化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研究大学个别化学习方式创新的目标与内涵,包括个性化的学习模型、个别化网络学习环境以及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反馈学习机制等,对于加快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大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时代条件下,各种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手段不断得到发展,使得创新教育和创新学习的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课题。个别化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也面临迫切的变革需求。因此,分析网络信息时代个别化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研究大学个别化学习方式创新的目标与内涵,包括个性化的学习模型、个别化网络学习环境以及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反馈学习机制等,对于加快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大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突破了传统时空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信息化学习简单概括为:学习者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了信息时代,以网络、多媒体、移动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和方式。同样地,现代信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模式与结构等,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多媒体、移动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和方式。同样地,现代信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模式与结构等,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是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与以往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多媒体、远程教育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在发达地区全面铺开。正如前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是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与以往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多媒体、远程教育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在发达地区全面铺开。正如前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促进我国教育创新和变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肖志峰 《学子》2013,(6):188-189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强调运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展人类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传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活力,为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且对人们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必须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改革,教育信息化就是实现变革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就有了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就有了整合的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IT时代——信息技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现代教师应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强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发挥的关键也在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中介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国的现代化教育中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快进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逐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为此,许多学校都投  相似文献   

19.
一、信息化 :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人类社会的市场变革 ,首先都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今天 ,由于人们对速度、效率、准确、真实度及控制力的高度企盼 ,导致了在思维科学引导下的现代电子工程学、生物工程学及传播通讯学的划时代飞跃 ,宣告了以网络、电脑、数码、光纤、多媒体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 ,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地理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图像、手段等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地理时空界限 ,改变着地理教与学的关系 ,空前地提高学习兴趣、效…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已跨人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在悄然改变,并在现代教育理论下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