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规律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观察、分析若干特殊情形,探索规律;再归纳猜想出一般性结论;最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是驱动数学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本文简要介绍了黎曼猜想的发展历史,旨在说明黎曼猜想对整个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数学初入门者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高考数学命题把考察学生的一般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重点提出了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即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通过观察、试验、联想、类比、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猜想等思维形式 ,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由于探究性问题内容的广泛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 ,给解题者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就一些常见的探究性问题归纳几点解题策略 .1 归纳猜想 ,证明结论有些探究型问题可以先通过观察试验分析 ,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 ,猜想出一般规律 ,得出结论 ,然后加以证明 .例 1 已知定义在自然数N上的函数 f(n)满…  相似文献   

5.
<正>"探索-归纳-猜想"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归纳,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大胆猜想,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变化规律,或者与其变化趋势一致的相关结论.问题情境所呈现的变化规律一般具有唯一性,偏重于规律的发现.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  相似文献   

6.
苗学军 《初中生》2012,(18):33-36
正归纳猜想型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解答这类问题,需要从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试验、观察、分析、归纳获得数学体验,进而猜想出一般规律性结论或思想方法.下面以2011年的中考题为例,把这类题的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探索规律的开放性问题在新课程中是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此类问题受到如此重视呢?我认为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猜想、类推、逻辑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8.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地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 探索 探索是处理综合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猜想、联想等,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前提——强化知识点的纵横联系。 1.猜想与探索:把猜想等同于毫无根据的猜测和碰运气是不对的,尽管有时猜想似乎来源于直觉,一看问题就想到该这样处理,似乎是“文章本无成,妙手偶得之。  相似文献   

10.
<正>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此类问题能比较系统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猜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规律探索问题由于具备题目的视角比较新颖、综合性较强、结构较独特等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现结合近两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解析,以展示规律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一般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探索而提出猜想,其作用在于发现真理,预见证明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点石成金"的意义.本文从原型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再造能力、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指导直觉选择,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说过:"在所有科学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花在猜想上……"可见,猜想在科学探索中的意义是如此重大,它作为探索科学规律、本质特征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意大利杰出的科学家伽利略也认为:从观察开始,进而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是科学探索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猜想能切实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1]用初等方法讨论了与椭圆有关的几个几何最值问题,读后很受启发.笔者经过进一步的探索、类比、猜想又发现了与椭圆有关的几个几何最值问题.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仍以定理的形式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将猜想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提出初中化学猜想教学法的一些技巧:首先,巧设问题,引发猜想;其次,大胆猜想,探索未知,增强求知欲望;最后,动手实验,完善猜想。  相似文献   

15.
<正>"探索找规律"问题,俗称归纳猜想问题,也称为观察题、归纳题、猜想题.这类问题经常以给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图形,或一列按某规律排列的数,或一系列按某规律变化的等式等形式出现,考查学生探索研究、猜想归纳能力.随着中考的深化改革,探索找规律型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结合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部分此类题目,来探析此类问题的命题立意与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 开放型画图问题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由于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需进行多角度地探索、猜想和论证,才能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一一作出来.因而它对学生的创新思  相似文献   

17.
正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此类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实验”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而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利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猜想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编《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造、实验、探索、猜想等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选用一些探索型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猜想探索题,是指根据题目的条件(包括有规律的算式、图表、图形等信息),从简单或特殊情况入手,进行归纳,大胆猜想、探索,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实例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性问题(编者注:一般应进行“证明”,以确定猜想的正确性。对于初中同学,暂不要求“证明”),它是探索性问题的一个分支。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道中考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