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徐新平  覃林 《新闻三昧》2006,(11):55-56
梁启超(1873-1929)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宣传家和学者。作为著名的报人,他从1895年《中外纪闻》的创办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维新志士一道,以《时务报》、《知新报》等维新报刊为阵地,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热潮。与此同时,他对报刊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报刊功能和“报章体例”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众所周知,维新运动时期,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当时,从官绅到民众都普遍看不到报刊的作用。尤…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3.
《庸言》是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后从日本回国创办的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论刊物。该杂志秉承梁氏一贯的宪政主张。从梁启超任主笔到黄远生任主编,《庸言》的编辑思想既有不变,亦有转变。其不变体现为:始终宣传宪政和新民思想,贯彻报刊是社会改良工具的理念。而转变体现为从独立、主观到公正、客观,从政论演绎到注重事实,从政论工具到公共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4.
尚园园 《东南传播》2015,(3):115-117
在晚清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上海《时务报》作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以政论为核心,为维新变法制造声势和舆论,尤以梁启超的政论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仅梁启超发表的政论就占到《时务报》所发政论数量的60%以上。梁启超以《时务报》名震天下,开创"时务文体",更形成独具特色的政论风格。本文从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所著政论为研究对象,从论证方法和文风方面切入,研究梁启超《时务报》政论的风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政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出现的期刊繁荣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自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到1902年梁启超统计全国存佚报刊时已列有124种。辛亥革命后,“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报纸期刊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全国报刊达500家之多。跟  相似文献   

6.
我于1995年从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了现在的这个乡政府大院子里上班.到现在十年多了。到乡村工作不久.我就开始为《农民日报》、《重庆日报》和《半月谈》写稿。我读大学是学理论的.以前也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拿起笔来尝试写东西也是偶然。我一直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在报上发表是作家才能做的事。读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一位同学爱好计算机.常写些相关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才发现原来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张怀俊 《新闻知识》2007,(12):76-78
梁启超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被誉为"舆论之娇子"。他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其报刊生涯,一生创办和领导  相似文献   

8.
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之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多年努力,收藏到梁启超的《大乘起信论》和《宋元明词抄》手稿两部,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9.
汤志钧 《历史档案》2006,2(2):30-35
距离戊戌政变只有3个月,《戊戌政变记》就在日本发表了。它除在报刊上连载外,还迅速印出单行本。有关梁启超写作此书及其刊行情况,台湾刘凤翰教授、日本狭间直树教授已经论及1,本文只是从它最初发表的原由以及近代史研究也要注意版本校勘和重视档案资料,提出一些看法。一《戊戌  相似文献   

10.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1.
《新小说》主编是梁启超,该刊1902年创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之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宾 《新闻世界》2004,(2):20-21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时代风云变莫测,其间我国先后诞生了一批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为宗旨的报刊。及一些报纸所办的妇女专栏、专页、副刊及期刊所属的专刊、专号。最早的第—份妇女报刊是l898年由李闰《谭嗣同之妻》、黄谨娱《康广仁之妻》等人所仓协的《女学报》,此后逐渐形成了我国早期妇女报刊发展的第—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江鸿 《新闻窗》2010,(1):118-120
谈起清末戊戌变法前夕的维新派报刊,就不能不谈及《时务报》,这份报纸不仅倾注了梁启超、汪康年等一代名士的大量心血,而且还以其出众、创新、敢言的风格名震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维新派报刊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庸言》是梁启超1912年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份杂志,而黄远生是该刊的第二任编辑人。作为报界奇才的黄远生接手《庸言》后,不仅对其作了业务上的改革,而且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说和时评。在《庸言》杂志相关文章中,黄远生对报刊与社会关系、报刊作为公共舆论平台、办刊态度、文艺启蒙等作了深刻的阐述,反映了黄远生新闻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骆雁 《传媒观察》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骆雁 《新闻通讯》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浙江档案》2004,(3):40-40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报刊名为《女学报》,1898年7月在上海创刊。《女学报》的办报宗旨是:反对缠足,提倡女学,争取女权。其最特别的地方是由妇女办报、妇女主笔、撰稿人也几乎全部是妇女,这在报刊史上最为少见。《女学报》的著名主笔有康有为的长女康同薇、梁启超夫人李蕙仙及沈静英。她们不仅自己撰稿,而且把每期主编的真实姓名都刊登在报头上,这种做法不仅作风大胆,而且是向歧视妇女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正因如此,《女学报》特别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每10天出一期,“每期一出,海内称赏,远近来购者云集。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完”。《女学…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网站、数据库、手机报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三大财经报刊——《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的数字化现状,最后对我国财经类报刊在数字化道路上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与康有为联袂发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已经永远载入史册。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是以创办报刊为肇始的。梁启超这一时期十分活跃的报刊活动直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进程。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一开始便主要从事报刊宣传工作。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到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报刊界止,报馆生涯长达27年之久,主编报刊在10种以上。维新时期是他报刊生涯的开始,但他以澎湃的热情投身于此,仅1895年至1898年期间,他就参与了《万国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