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白沙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它突出道德、精神和个体的价值。它表现为“为己”、“无累”的自我价值和“救人心”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社会价值。白沙精神凝聚、升华为白沙先生“豁达大度、不见小利”的人格形象, 成为世人的道德楷模而内化为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优良美德  相似文献   

2.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书院注重培育生徒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并形成有关爱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书院的爱国教育是通过"仁民爱物"的情感激励、"润泽斯民"的理性疏导和"著力躬行"的实践体验来实现的.书院这种颇有成效的爱国教育方法,启迪我们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培育要强化其对于祖国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是汉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士不遇赋》深切抒发了董仲舒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绪,也典型地体现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下普遍的不遇境况。从这篇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董仲舒"君子固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格与志趣。这篇赋反映了时代变化,思想内容丰富,创造了新的体裁,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了高度成就。  相似文献   

5.
张申府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一个极具特色和广泛代表性的人物.抗战时期,张申府为施展其救国的抱负,实现其民主政治的主张,广泛地参与了抗日民主政治活动.但遗憾的是,由于其一生变故频频,学界长期以来对张申府的研究一直处于冷却状态,然历史终给这位爱国民主人士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军 《快乐阅读》2011,(9):28-29
政治学科是初中各科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主要教材,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心理引导因素,其中"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是政治教材的思想内涵。政治内容或蕴爱国之情,或颂道德品质,或涵政治思想,或赞理想情操,或树行为规范,或宣生命的意义,是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是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爱国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倾向,是一种深厚的政治情愫,更是人性的本质和人性中的一抹亮色。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新时代的爱国有什么内涵?这些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今时代,我们需要诠释爱国的时代意义,更深一步去定义"爱国"、剖析"爱国"、激活"爱国"。爱国的存在不能满足于自发状态,而要向更加自觉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体现合理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爱国的存在和发展遇到新的挑战,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因而更需要我们对爱国  相似文献   

8.
研究魏源爱国思想的文章不少,但探讨其爱国精神特征的专文似无.笔者认为,魏源的爱国思想、爱国主张、爱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是极其强烈的,并且还具有凸显的时代性、进取性和求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是汉代政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士不遇赋>深切抒发了董仲舒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绪,也典型地体现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下普遍的不遇境况.从这篇赋中,可以体会到董仲舒"儒者之宗"的人格与志趣.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分析杜甫一生不得意,本人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他思想中的"愤青"因素。愤青,指愤怒的青年,出发点是爱国的,但爱国的思想中却知行结合不够,政治意识不开阔,不能做生活的强者。这样就被人诟病为不成熟的爱国——愤青,思想中的愤青因素使得杜甫蹉跎失意,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家哲学是具有浓厚社会政治思想意蕴的政治哲学,其“无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上善若水”是统治阶级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国”讲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对构建现代社会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学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颐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孟子和孔子的政治论,程颐试图使他们的政治思想与自己的理气论相适应。他依据自己“天理”的本体论观念把“仁政”和”礼国”提高到一个普遍的政治模式。程颐的政治思想除了重视政治的原则和实践的方面以外,还依据诚论提出一种政治性的工夫论来表现政治的形而上学的起源和作用,“立志”、“正心”、“诚意”、“敬”、“修身”都是程颐政治性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一生的政治思想和实践都未偏离“君主”这一中心。康有为君主观的演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学理和政治形势出发,通过观察、比较、思考逐步演进的政治、学术理想,即君主立究;另一线索是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光绪皇帝知遇乏恩的报答之情,这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君主观。  相似文献   

14.
历代对朱熹的解读和评价主要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着眼的。朱熹关于《诗经》的“淫诗”说可以说是他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和谐与矛盾的一个统一。从此观点中挖掘出他所具有的睿智的文学思想的一隅 ,来揭开其理学宗师的光圈对其文学家身份的遮蔽 ,以便更完整地认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自然、无为更是其思想精华,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成为人类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自身而必须依凭的一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系列演讲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晶,其近代化思想亦包含其中。孙中山在演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目标等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另外,他的“毕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役”、试图融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则是其设想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开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之滥觞的严复。其一生思想、尤其是晚年思想的变与不变始终引人注目又备有争议。从作为严复思想突出表现的政治观与文化观来看,晚年严复在呈现出渐趋"回归传统"的历史性表象变化(政治思想与激进主流相左;文化关注重心逐步转移)之外,更多的则是其继续进行"中西比较"的不变(政治思想内核未变、始终围绕整合、融通中西文化的主旨未变)。学贯中西的知识构成与独特经历、贯穿一生的爱国激情及其历史观"渐进主义进化论"的规定与制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严复晚年及其一生思想变中未变,不变是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可以说一生都在出处矛盾中度过,他一生未离仕途,但又一直未间断对"隐处"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从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思想矛盾现象.我们认真研读白居易前期的诗歌创作,就会发现,早在他入仕之初就已萌生了对隐处的思考和向往,并逐渐形成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中隐"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王韬以自己的特殊经历以及对时局发展的敏锐认识,使得他比同时期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尤其在外交方面,他所提出的"主和"思想更是代表了很多朝廷大员的外交思想,影响了众多洋务大员。文章试就其"主和"思想作一谈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王韬以自己的特殊经历以及对时局发展的敏锐认识,使得他比同时期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尤其在外交方面,他所提出的"主和"思想更是代表了很多朝廷大员的外交思想,影响了众多洋务大员.文章试就其"主和"思想作一谈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