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心灵对话     
碎玉姐姐为你加油:我们中学生写作一律叫写作文,难怪大家提不起精神。现在我们换个说法:由你来撰写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小小说、散文等等等等,心里很受用吧?其实,你本来也可以做得很好,你也是位准作家呢,不是吗?让我们赶快动笔,写出更精彩的。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实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办法,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源头活水"滚滚而采,思想的火花就会进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着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呢?  相似文献   

3.
韩寒、春树、郭敬明、蒋方舟……这一个又一个青春的姓名,如今出现在“作家”的行列中。就在我们呼唤寻找自己的文学、寻找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出现的时候,一批年龄相似的小作家们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面对他们稚嫩的面孔和老成的笔锋,你们是否喜欢呢?少年作家的风靡是否又是一件好的事情呢?本期无忌论坛巴哥就和大家来说说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在一节公开的作文研究课上 ,一篇被选为佳作点评的作文题目。评课时 ,有教师质疑 :用“洋鬼子”称呼教师是否恰当?组织者答复是可以的 ,因为洋鬼子上面已加了双引号 ,表示不是原意。不要求修改题目是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有利于让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的确 ,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中渗透了这样的思想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然而 ,提供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是否意味着可以撇开用词的准确性不管 ,任由学生滥用、曲解词义呢?新课程标准在第三阶段的阅…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写文童、写话,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我手写我心.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有人说作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哪个文学巨匠是从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呢?确实如此,生活的阅历、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才是他们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写作教师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这样的苦衷:不管你如何费心费神,你所讲授的写作课总是难以尽如人意.写作课应该怎样讲,写作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估,恐怕是写作课一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永恒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当然不能排除理论上的研究所造成的缺憾,但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该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乃至教学手段上寻找答案?笔者曾留心过这个问题,发现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  相似文献   

7.
儿童视角是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对于作品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作为单纯、独立的个体,儿童可以表达更加纯粹的认知,很多作家在作品中都会运用儿童视角,那么在儿童自己的写作中,是否可以鼓励其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写作?成年作家运用儿童视角有怎样的意义?儿童使用儿童视角又有着怎样的好处?我们又该如何鼓励儿童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写作?如何借此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古往今来,作家们在完成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嗜好?这些嗜好是如何有助于他们的写作呢?研究作家的手记、传记、书信和回忆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许多著名的大文豪们在写作的时间、地点、姿势、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癖好,这些文豪们只有在这种已经习惯了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写作。从而在创作的时候达到最高的境界。就写作的时间来说,列夫·托尔斯泰选择的是在早晨写作,  相似文献   

9.
每每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转着手中的笔,就是下不了笔,细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写,没有话可以说,他们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来抒发.作为教师静心自问,学生写到作文就"堵车"是学生练笔太少吗?是教师没有认真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吗?我觉得这几种原因都不是,造成学生写作"堵车"的关键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的贫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有米了,做成饭也就容易多了.那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溪水"呢?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10)
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发展思维和个性,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创新思想的培养取决于学生是否写作有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创作欲望呢?教师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也应注意讲求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写作不难     
<正>在现代生活中,不少地方都要用到写作,而许多同学认为它很难。为什么他们会认为写作难呢?因为他们把写作看得太神秘了。一到写作时,一提笔,就没词了。而我认为写作就是把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就是把所思所想写出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观察也是写作的一大要素。如果你没有去仔仔细细的观察,怎么会有内容来描绘呢?既然如此,那么你们写下的作文就不会有真情实感,那也就没有思想了。就因为如此,怎么会"下笔如有神"呢?  相似文献   

12.
写作者是有使命的。他们的使命就是为群众代言 ,表达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正如作家刘庆邦在其杂文《凭良心》中所言 :“写书 ,是一件最需要凭良心的活儿”。因为写作者面对的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他们大都希望能从书中获取些有益的东西 :纵然不是深深的思考 ,也可以是会心的一笑。这就需要作家有责任感。如何判断一个写作者是否具有责任感呢 ?这就是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作家能否具有“对人间是非所做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是正确的世界观 ,也是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时候的写作者就起到了舆论导向的作用。读者势必在有意与无意中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模仿论作为文学创作的一条清规戒律左右着文坛,文学创作既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叙事,也是作家对自己阅读记忆的重造,通过阅读而获得的记忆或许不能直接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精神资源,否则就有可能陷入机械模仿窠臼。然而,不能直接并不是说就不能作为资源利用。在利用阅读记忆作为写作资源的时候,作家应该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参与与否,正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与经典性的标准。主体性参与意味着的不仅仅是作家要去思考如何创造而不是如何模仿前人以工匠的虔诚去简单的制作,而且也意味着作家需要去思考生活,并穿越生活发现活生生的人,在讲述一切的同时,参与到德里达所说的唤起民主、最大限度的民主中去。  相似文献   

14.
结束语     
鲁迅先生等著名作家曾告诫我们,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作文指导书,以为读了这些书就可以成为作家了。这确实是至理名言。好的作家从来不是学校教出来的,也不是看写作指导书看出来的;好作家是在丰富多彩,甚至是充满苦难的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是在不断实践、充满艰辛的写作实际中锻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为学生"减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那么,在国家如此重视和教育部门的严格规定下,学生负担有没有减轻呢?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健康、快乐呢?当我们走进学生,就会发现,中小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快乐阅读》2020,(1):32-32
作家毕飞宇说,20岁之前,许多人都会经历四个梦,其中一个便是“文学的梦,你想写”。当这个念头初初闪过我们的脑海时,就像一粒石子“啦嗒”落入水中,溅起凉意,沁透我们的心。而作家们写作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是否也跟我们一样,最开始只是想把情绪藏进凌晨三点的文字里?  相似文献   

17.
问:从写作规律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在临近高考之际,师生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写作规律的概括可能不一样。仅从写作对象上来看,一是普通人的写作,即自由写作;二是作家的专业写作,即创作;三是中小学生的写作,即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写作,或者说是学习写作,这种写作习惯上为了区别,简称为习作。普通人之所以要写作,是因为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是一种有感而发式的写作。这种写作在文体与技巧上没有什么绝对的讲究,追求的是说清楚,说明白,一吐为快,表达方式非常自由。作家的专业写作,是…  相似文献   

18.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4,(19):38-38
<正>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成名作家,也不知有多少优秀诗章。单就我国来说,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从名清小说到近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尤其是古代四大名著,享誉中外。难道这些优秀作家是天生的吗?写作并不是纯粹的天赋,而需要一滴一滴地积累,贵在持之以恒。然而,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作文。一提起作文课,写作文,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基本句子运用欠缺。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9.
王朔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位高产作家,对于王朔的作品,几乎从青少年到老年,可能都会看过他的一两部影视作品,如《我爱我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红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连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都说: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王朔和王朔的作品召唤来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却被大多数作家和知识分子冠以"痞子作家"并成为争议最多的作家呢?他又是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去征服广大读者的呢?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在哪里?他对中国近20年的文坛又作出了哪些影响呢?为什么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会也在作家群中掀起一层层波澜呢?甚至连他面对媒体那赤裸裸的狂言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语的代言人,而文坛上对王朔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坛及文化现象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我心中的爱     
如果我是草原上牧羊的姑娘,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朴素的歌谣。如果我是大海边渔夫的女儿,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来感受神秘的海洋和深蓝的天空。但我不是草原上牧羊的姑娘,也不是海边的女儿,我如何能实现这些愿望呢?只能在梦里。如果我是个伟大的作家,我将写遍世间的美好和善良的德行。如果我是位杰出的歌手,我将讴歌光耀的历史和神奇的未来。可我不是作家也不是歌手,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在我的心里。我以爱的名义发誓:我要尽我所能去实现我心中和梦中的愿望。因为,我热爱生命。虽然我身处于喧闹的城市,但我渴望一片绿林。虽然我住在拥挤的世界,但我渴望一片深海。我只有对自己说:一切都将被爱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