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案例:“6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师:让我们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录 一、回顾“转化”思想方法,点燃探索欲望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学习小数乘法的吗? 生1: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什么叫乘法呢?我们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认识它。  相似文献   

4.
于春祥 《师道》2003,(6):16-18
【案例1】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一位数学老师,在讲二年级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下面一个问题:师:请将“7+7+7+7+4”改为乘法算式。生1:7×4+4①生2:7×5-3②生3:不对。这两个都不是完全乘法算式。生4:8×4③生5: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如果是“改变为简便算式”就好了。师:还是同学们聪明。【评点】这个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一: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挑战性。“7+7+7+7+4”是一个设计奇妙的问题,妙就妙在第五项的“+4”。这一项的确算作神来之笔,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得以拓宽,而…  相似文献   

5.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新要求。本文以三个教学片断为例,谈一谈对“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教学片断之一: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乘法,现在先来完成两道计算题。(教师出示48×25101×26,下面是一段反馈记录)师:先请大家报出这两道题的得数,再说说是用哪一种方法算出来的。生1:48×25=1200101×26=2626。师:你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生1:我是列竖式计算的。生2:不对,这两…  相似文献   

6.
【案例】师: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呈现如下拼法:师:以“4×3=12”为例,我们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认识乘法”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图上有些什么) 师:图上有几只鸡?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有6只鸡,我是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容易。  2.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维美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机灵开着飞机来了,他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学知识学得又快又好。(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连加算式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9.
“9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表内乘法”中的一部分。“表内乘法”这部分内容,教材都是通过加法计算推出口诀的。这样,只运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腻烦心理,死记硬背的口诀也容易忘记。怎样才能使学生牢记这么多枯燥乏味的口诀呢?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9的乘法口诀”这一节课,我尝试“曲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复习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谁能给老师背诵一遍呢?师:背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口诀我们是怎么得来的呢?生:是用加法推出来的。二、新授师:1-5的乘法口诀,我们用口算就…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完了全部乘法口诀 ,你们还记得已经学过哪些乘法口诀吗?生 :我们已经学过了1至9的乘法口诀。师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 ,是一句一句地学的?还是一组一组地学的?生 :我们是一组一组地学的。师 :谁还记得这些口诀是怎样分组的?生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师同时展出)师 :下一组该是几的乘法口诀 ,你能说出来吗?(生把3至6的乘法口诀一一说出)(师同时展出)师 :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生 :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师 :你能猜出7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吗?请你说一说。生 :7的乘法口诀有7句…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页例3“有关0的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夯实基础师:我们学习四年数学了,说一说你们都会哪些运算,并请说出它的结构。预设:加法:加数+加数=和乘法:因数×因数=积减法:被减数-减数=差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师:(指着除法结构)这个式子有什么要特别说明的吗?师:谁知道减法和除法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向我介绍了在计算一道乘法时,发现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自己发现这种简便算法? 生:有。 [评析]情境的铺垫,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过于低沉的格调,激发了同学们探求新知的欲望,活跃的场面为新知教学营造了最佳氛围。 二、主动探究 师:让我们先看看这些乘法中的第一题(出示例5:360×24),这道题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这是一道被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 (师板书:被乘数 末尾有0) 师:那么被乘数末尾有0的题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一些的算法?先请大家…  相似文献   

13.
小议“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郭运广(南康市隆木乡中心小学)前不久,笔者在乡小学举行了一次二年级乘法口诀的过关考试。从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口诀”与“算式”不分,突出的问题是误把算式当口诀。例如,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在5的乘法口诀中,只能写出一道乘法...  相似文献   

14.
刘川芳 《四川教育》2006,(10):33-33
[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时间内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再根据“几个几”的认识,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老师强调指出:“像‘5+6+7’加数各不相同,能用乘法算吗?”多数同学说:“不能。”  相似文献   

15.
偏差问题焦点一【案例】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乘法”。大家高不高兴?生:高兴。师:这节课主要由你们来自学,看哪些小朋友不用教师教,自己就能掌握有关“乘法”的知识。【探析】由上可见,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内涵与实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2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13×5×6=13×(□×□)②19×□×□=19×(4×5)③25=□×□④16=□×□生1:……①②题是利用“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的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乘法口诀进行改写。师(指生1):你讲得好。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25×16,可以怎样计算能使之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黄爱华之五十六:启迪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创造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巩固练习时,教师先在绒板上贴示小方块图,然后进行如下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图意,并列出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算式。生1: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个小方块...  相似文献   

18.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把乘法从梦中惊醒.乘法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从被窝里钻了出来.心想:“这是谁呀?大清早就来敲门.”乘法问了声:“谁呀?”  相似文献   

19.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0,(10):46-4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片段为(反馈训练环节):  ●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如果用a、b、c3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吗?试试看,请写在练习本上。  生(全体寂静无声迅速地写在练习本上,其中一生板演):(a+b)×c=a×c+b×c。  师(巡视、检查、批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让我们再通过练习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跃跃欲试):好。  ●反馈练习  (1)填空题(一般模式填空,略)  (2)选择题(类似使乘法分配律完整的训练,略)  (3)找朋友(把…  相似文献   

20.
<正>“分数乘整数”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为突破教学难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求5个10是多少,可以怎么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