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2.
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出于职业习惯,我总是脱口而出地问:“这次您的孩子考得怎样?”我自认为这样交谈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可有一次我再提这样的问题时,一位家长却不高兴地对我说“你应该问,你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快乐吗?”这位家长的话给了我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第四期测试题1.对孩子的电子阅读,家长应有怎样的态度?2. 家长怎样做才能作出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选择?3. 利用电脑学习是否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学习方式?4. 发现孩子有说谎问题,家长应注意怎样做?5. 儿童性早熟会影响最终身高吗?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4.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大的作为,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一次家长期望值的调查中,找发现对孩子期望高的家长为数不少。想让孩子当这个“家”那个“家”的且不说,眼前上各种特长班的几乎占70%左右,英语、绘画、钢琴、电子琴、游泳、武术不一而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7.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8.
张彩霞 《课外阅读》2011,(5):155-155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尽人意,不少家长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呢?其实主要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如何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成艳芳 《教师》2014,(10):44-45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可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成反比。入学前每个孩子都怀着美好的愿望,翘首以盼渴望早日进入学校。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游戏的小伙伴。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人际交往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协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之人",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不满意的是"不用功学习""贪玩",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接到的热线电话中,有一半以上是关于学习的。许多家长焦急地询问: 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为此, 我们请学习方面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的关鸿羽老师来出些好主意,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13.
张曼凌 《班主任》2010,(2):42-43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照,如调个好座位、多提问、让孩子当干部……为此,不少家长给老师请客送礼。对此,如果老师推辞,一些家长会有各种想法甚至生气;如果接受,则有悖师德。有的班主任说:吃请也是为了工作,这种方式更容易和家长沟通。我很困惑,面对家长请客送礼,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心理。而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的思想,又深深地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目前家庭教育比较普遍的现象。对孩子期望值高,不能说一点积极意义没有,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消极作用常常大于积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造成沉重的压迫感。有些家长,孩子三年级就定下了目标,你要考立达;孩子初中才开学,就制定了目标,要考苏州中学;才进了高中的门,就说你的目标至少是南大。有些家长,不管班级情况怎样,就要求孩子在班级必须多少名,在年级必须多少名。甚至有家长居然说:"我不管怎么样,你必须每门学科不能低于90分。"或许有部分孩子在这样的激励下,真的能够达到目标。但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在沉重的期望压迫下,就如背着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15.
王珊珊 《成才之路》2012,(11):99-I0016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习能力的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做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几乎所有父母都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都希望孩子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但却很少有家长从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规划,并帮助孩子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魏桂芳 《教师》2010,(3):21-21
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导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增多,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总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以应对社会竞争,因此,拼命让孩子在学习上加班加点。“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像一台机器,开足马力,高速运转。  相似文献   

18.
对症补营养     
《家庭教育》2009,(1):10-11
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营养问题很上心,但有时孩子还是会缺少某方面的营养。怎样才知道孩子是缺铁,缺锌,还是缺钙了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孩子平时生活中的症状就能告诉你答案。如果发现孩子缺少了某方面营养,家长就可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为孩子对症补营养。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入学以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教育下.作为家长,你意识到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应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了吗?  相似文献   

20.
正江淮咸货:我建议: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要知道"第一"只有一个,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了解孩子的困难所在,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此而努力。多与孩子在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挫折方面进行沟通与探讨,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光明老师:家长努力创造"学习型家庭"的氛围。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爱学习,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所以,即使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