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决议”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义利观问题。为了探索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大课题,如何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有关内容做了初步研究。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主要内涵,学校进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必要性,当前中学生的义利价值取向分析以及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对策等问题做一探讨。一、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认识l.义利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义利观与传统的义利观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用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从既要自主又要监督、既要竞争又要协作、既要先富又要共富等方面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长期为众多思想家争持不休,无论怎样都未能对其作出正确的结论。社会主义新型的义利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的问题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及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论述,使之成为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先进的义利观,并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建构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任务后,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客观依据、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建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义与利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伦理生活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各个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中所持的观点各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义利观。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及不同的人和一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谋取物质利益时,其思想和行为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义和利的对立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是我国极富特色的传统义利论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义利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高度融合的结晶,是古老的义利观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义和利的辩证统一。认真学习和践行邓小平的义利观,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不同义利观的对立斗争.认真把握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特征.划清社会主义义利观同各种非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界限.反对见利忘义、惟利是图.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义利观问题上经常出现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倾向,要么表现为功利主义,要么表现为道义主义,其实质都是对辩证法的背离.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义与利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论.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认识经济基础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方向,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致富与奉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义利观问题上经常出现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倾向,要么表现为功利主义,要么表现为道义主义,其实质都是对辩证法的背离。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义与利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论。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认识经济基础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方向,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致富与奉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思考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语言学角度看,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范畴;从思想本身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由四个相关命题组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由五大观点构建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坚持和继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南。第四次修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依法办事,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涵,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又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治田方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认为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是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各种利益矛盾统一的基础。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继承中的超越--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进行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时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评价不应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应该联系各自的时代背景,在深刻理解其必然性、性质、地位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笔者提出评判历史性贡献的三个标准及邓小平的第三项历史性贡献:选择并选举了我党合适的接班人;创立并起始了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核心交接制”。从学术角度对这项历史性贡献进行阐述,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邓小平理论。笔者对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中接班人理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接班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邓小平晚年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精髓,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又有许多创新。比较研究列宁邓小平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