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的小说作者,正是五四运动的狂潮巨浪,把她卷入了文学创作的洪流,使她犹如一颗明耀的新星,彪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史册:作为一位文学界的新秀,冰心是以她的“问题小说”而蜚声文坛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佳作,标志着冰心早期的创作成就,反映出她对于家庭、人生、社会问题的独到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她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的揭露与抗议,对热血爱国青年的赞颂,对受压迫的弱小者的同情.可惜,由于她的软弱的资产阶级立场,博爱的人道主义的心肠,又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武装,影响到这些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这些作品流露出过多的小资产阶级的脉脉温情,缺乏火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面对着“风雨如磐黯故园”的险恶形势,她发出了哀惋深沉无可奈何的叹息.针对着茫茫大千世界的无穷苦恼和复杂纷繁的社会人生问题,冰心也在苦苦地思索探求,想寻求一付祛除人生苦恼、解决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激烈的嬗变,促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五四”著名女作家冰心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不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而是以“人物心理”或“背景氛围”为结构中心,组成叙事文本的生命整体,使小说结构有着内蕴的能量或动力,具有很强的审美意义。同时也指出其矫枉过正之处。  相似文献   

3.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家庭、人生等不同角度透视《沉沦》 ,其风格并不显得“颓废”和“感伤”。若不理解作者所处的特定时代 ,不理解作者的家庭背景 ,不参照作者的自叙性文字 ,就不会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分歧较多、争议较大的领域,这些争议的焦点,常常集中于“五四”小说思想倾向的积极与消极、创作方法的归属等一些基本问题。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一研究者尚能自圆其说、论证有据的结论,往往较容易地被另一研究者寻找到足够的反例,指出其不足与偏颇。然而,大部分人几乎又是同时从这一时期不同作家的小说中,呼吸到“五四”时代强烈的时代气息,感受到他们创作中所共有的倾向和基本特征。探寻这一倾向和特征,是廓清“五四”小说研究复杂局面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有助于有关分歧和争议的解决。笔者认为,“五四”小说迥异于其它任何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本质特征在于,没有任  相似文献   

6.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创作了收集在《呐喊》、《彷徨》里的小说.他那些史诗式的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五四”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他那些作品所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那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光辉.“五四”运动前夜,鲁迅开始了新文学创作.一九一八年五月,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小说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一针见血的揭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和礼教的弊端”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反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极富特色的“媒妁”形象,其中“亲属为媒”、“市井之人为媒”,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为媒”、“以物为媒”、“自媒”,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媒妁”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思想倾向,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新一代青年的骨肉亲情反映着新的社会内容,带有新的时代特色.朱自清的亲情类散文名篇《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主要笔调在倾诉家庭离难之苦,真挚地倾诉了面临社会动荡,家道中落以后的离难之苦和对索人的思念.本文试从这类作品的分析中谈谈如何加强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认识亲情的可费和美好.  相似文献   

10.
池莉的中篇小说《少妇的沙滩》反映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问题”。作者通过李立雪这一人物形象塑造 ,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精神追求 ,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女性的工作、家庭、婚姻、两性关系、道德等问题 ,为我们打开了窥视社会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任何时代的婚姻观都深刻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的基本表征。作为时代的产物,"80后"青年的婚姻问题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婚姻问题的一个缩影,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心理、思想等方面对"80后"青年婚恋观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秘、把握当下中国青年的婚姻的基本面貌其及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思想,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新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无数的青年男女走上反对封建札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自由婚恋的道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都在关注着这一社会现象,并把他们鲜明的态度和观点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鲁迅的《伤逝》以其高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令文艺界为之瞩目。而叶圣陶的《春光不是她的了》是一篇不为文学史家们所重视的短篇小说。我认为较之“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不少小说而言,它选材独特,思想深刻,是能够充分体现叶圣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好作品,它与鲁迅的《伤逝》各以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着妇女解放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两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和揭示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其从事“遵命文学”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精神。”①要达到这样的改变和改造,鲁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透视,审美的观点集中在“五四”时期的要害——反对封建思想上。他不重在直接展示社会的浓黑和残酷,而把艺术的焦点投射处于水深火热、呼天号地状况的人的“灵魂”上,并在作品中常用象征来表现。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的新诗是起步较晚的。“五四”时期除蹇先艾在北京有新诗发表外,省内报刊还尚无新诗发表。直到30年代初才出现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围绕“九·一八”事件抒发抗日爱国热情的诗篇,以及少量作者抒写人生感悟、苦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乡土小说无疑是其中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鲁迅创作的乡土小说登上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还在于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开启了新文学直接并多角度地面向乡村民间、关注和审视乡村民间文化的先河。本文从五四时期的社会基础、作者的心理现状分析了乡土小说产生和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一贯十分重视和关怀中国青年,特别是妇女解放的问题。毫无疑问,在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上,他都是积极探索的先驱者。在“五四”运动发生的一九一九年,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一文里,对于青年们在当时社会中所遭受的旧婚姻的痛苦和缺乏爱情幸福的苦闷表现出巨大的同情。他鼓励说:“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  相似文献   

17.
家庭和学校教育强化了茅盾童年时期思维功能优先发展的倾向;青年后期七八年间的从政经历,使他形成了浓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它们依托于理论思维,无形中造成了对主体情感功能的压抑,导致了作家艺术心理与政治心理的冲突;对社会政治求“大”与“全”的视角,在“时效性”的驱赶下变文学的“时代性”为“时事性”,社会运动方面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人物阶级性的高度注意等原因,导致了茅盾小说的理性化倾斜。  相似文献   

18.
鲁普文 《职大学报》2013,(6):35-39,111
文革至上世纪90年代,冰心在家信里密集谈及她第三代孩子们。本文通过对这些信的梳理,试图展示冰心晚年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她和第三代的关系;这些信也反映了冰心一直以来对家庭第三代教育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国现代文学,继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之后,抗战文学又出现了第三个高峰,其中颇具特色的作品是冰心和王西彦的短篇小说,宋之的和陈白尘的戏剧创作,还有茅盾,夏衍,郁茹的具有特别意义的三部长篇小说。 冰心和王西彦的部分短篇小说,分别写出了知识妇女在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考验和煅炼及其遭际的艰幸。冰心以“男士”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关于女人》,当时就有评  相似文献   

20.
胡山源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弥洒”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创作迥异于“五四”时期的主流悲剧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探讨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即审美取向上回归自然,规避现实悲情世界;情节安排上弱化悲剧冲突;美学上追求清新、优美、含蓄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