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战线》第二期《一月谈》专栏,发表了我写的短文——《办了扩大版,怎样办正刊?》。说老实话,文章写好邮走后我真有点后悔,说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呢?我们办了星期刊后,正刊又办得如何呢?也好,文章的发表反倒逼着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中国商报办星期刊的情况,联系近日经济日报正刊,再谈谈“办了扩大版(包括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我拿到经济日报扩大版第一期,从头看到尾,虽是草草看了一遍,也足足用了1个小时。而正刊呢,看了不到一刻钟。个中原由,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读性上见分晓。看得出,经济日报同仁们是铆足了劲来办扩大版的。总编辑范敬宜的两篇大作给一版壮了门面;发表在三版的副总编辑罗开富的《捉放蝇》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这里需要说明,我非常赞成总编辑为自己的报纸写稿,因为他是自己报纸的“首席记者”);吴昊撰写的《宁喝假茅台,不喝真二锅头》一文,发表在《观潮人说》栏目中,读后令人回味;《“物竞天择”与“格雷欣法”》一文,虽是《企业家语》,负责经济工作的人乃至政府要员看后,我想也会三思的……这样办报,报纸能不好看吗?再看看正刊,不少东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我拿到经济日报扩大版第一期,从头看到尾,虽是草草看了一遍,也足足用了1个小时。而正刊呢,看了不到一刻钟。个中原由,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读性上见分晓。看得出,经济日报同仁们是铆足了劲来办扩大版的。总编辑范敬宜的两篇大作给一版壮了门  相似文献   

4.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一年三月,邓拓同志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开始在晚报发表。从这以后,我们和他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了。晚报同志总希望邓拓同志能多为晚报出点点子,但是他很谦虚,不肯多说。有时说上一点,又接着声明:“我没有办过晚报,我这是姑妄言之,你就姑妄听之吧!”其实,他哪里是“姑妄言之”呢?他对如何办好晚报的许多设想和意见,当年就给过我们很多启发,有些直到今天也还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这里根据当年自己的札记和记忆整理出一些,供晚报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同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多在经济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是扩大新闻报道面,吸引广大读者关注的有效途径。前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上先后发表了《168“电话算命”风波》和《打工者不是“包身工”》两稿,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说明采写经济社会新闻是大有可为的。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经济新闻?为何要采写经济社会新闻?如何采写好经济社会新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作为革命圣地列入史册的。《延安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有人以为,报纸特色不应局限在地方特色上,还应有时代特色、风格特色等等。我们以为,地方特色是报纸个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有地方性的报纸就越有社会性,它以“这一个”而区別于其他报纸。所以,我们不断在“延安”两字上作文章。在宣传上,我们遵照“加强指导性,扩大信息量,办出延安特色”的宗旨,充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给贵刊写的《<新闻与写作>引我上路》的稿子,经编辑修改,以《初学者的话》为题在《新闻与写作》第五期发表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的一些初学写新闻报道的通讯员给我来信,问我刊稿率那么高,秘诀是什么。在此我向同伴们谈点不成熟的体会。写稿总想被采用,这是通讯员的共同心理,特别是初学者,更是如此。可是怎样提高稿件的刊用率呢? 人们  相似文献   

9.
“周末”、“星期刊”是新闻改革的产物,它一出现,就以其春风满面、和蔼可亲、知识丰富、生动有趣等独特风姿,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钟爱。郑州晚报星期刊1991年10月由原有的四个版扩大为八个版,如何将扩版后的星期刊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广大读者“常伴常相依”的朋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应该注重在新、热、深、近、广、美、活七个字上下一番功夫。新,信息新、知识新、栏目新。要注意扩大星期刊的信息量,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形势下群众对新信息、新知识的需求。1992年初,我们在一版发了一篇题为《神奇的绿色宝库》的星期特写,是记者采访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访问记,文中特别提到了一种经济价值极高、尚待开发的名叫“绞股蓝”的植物。稿子一见报,很快有不少企业家和有志之士找上门来,询问“绞股蓝”的开发情况,表示了愿意前往云南考察、开发、投资的意向。这件事说明,现在的读者不仅仅满足于一般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杂志》1985年第一、四两期,以《图书馆中专应如何办?》为题,发表了牟、喻两位的文章,很有意义。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形势下,人们对图书馆事业的认识视野,不仅是馆舍、设备、资料,层次、规模、布局,也看到了人这个因  相似文献   

11.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党报的专版该如何办?这取决于专版编辑对党报服务性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专版是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服务性,办出党报专版的特色,扩大南阳市委、市政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党报专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这样一个宗旨下,2003年《南阳日报》楼市版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1日、12日,人民日报一版分上下篇发表了我为《改革话题》专栏写的文章:《社会公平的辩论》。这是我略带战战兢兢心情抛出的尝试之作。它涉及的是如此敏感而又如此众说纷纭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此文会不会成为热油锅中新滴上去的一滴水?文章发表后,果然引起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评论也是褒贬不一。现在,借用我们的业务探讨园地,把肚子里的话,再向读者和同行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中学生时期,受家中订阅的报刊的影响,胡愈之就在家里和几个兄弟一起,办过手抄的杂志。据他自己的回忆,先后办过《家庭三日报》、《家庭杂志》和《后咫园周报》,历时三四年,一共累积了四五十本。这可以说是胡愈之办杂志的试验时期。 1914年,胡愈之考进商务印书馆,被分在主办《东方杂志》的理化部,他很快就参与了为《东方杂志》编写文稿的工作,最先主要利用外文报刊的材料编写文章,以后逐渐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事国际问题的评论工作。在20年代初期一度致力于外国文艺的介绍和评论,但不久又全力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偶尔写些国内问题的评论。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杂志的编务中逐渐起到了主要的作用。1924年《东方杂志》创刊20周年,胡愈之利用杂志上登过的文章编辑《东方文库》,其中《非战公约》等不少书就是他的文章。1925年爆发“五卅”运动,《东方杂志》出版一本临时增刊,发表了胡愈之的题为《五卅运动记实》的长文,成为全面记录这次历史事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办》的专栏,是我们宣传财贸部门职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一个尝试。这个专栏受到了财贸职工的欢迎。为什么受到欢迎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个专栏集中反映了群众在“用”字上的成果。专栏的文章,都是财贸职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写的。写他们如何碰到问题就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怎样说就怎样办。避免了空泛的讲道理,着重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反映出工农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特点:空道理不多,但解决问题,没有那种“读书千万遍,思想不沾边”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同时,文章又不同于一般的表扬好人好事,它所谈的是在“用”字上下功夫的成果,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用到哪里哪里灵。这样,便把“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给群众提供了活教材。  相似文献   

17.
今天,1986年10月28旧,我读了1986年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从文章到消息,可以说我全都读了),很有所获。我心里立刻涌起“报纸就得这么办”,并且马上提笔写这篇文章。《检查名目繁多基层有苦难言》,在头版头条上提出这个问题,可谓一针见血、明确、尖锐。接着登了两封读者来信和本报评论员的评论。这个问题,不仅表现了我们的工作实体,也表现了我们的工作作风,读了令人十分痛快(我并不一般地反对检查)。农产品外运问题,岂只是一个广西香蕉?许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1日、12日,人民日报一版分上下篇发表了我为《改革话题》专栏写的文章:《社会公平的辩论》。这是我略带战战兢兢心情抛出的尝试之作.它涉及的是如此敏感而又如此众说纷纭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此文会不会成为热油锅中新滴上去的一滴水? 文章发表后,果然引起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评论也是褒贬不一。现在,借用我们的业务探讨园地,把肚子里的话,再向读者和同行说上几句。第一句话:各种不同的反响,都使作者感到  相似文献   

19.
成合我(1898—1991)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924年独自创办了《世界晚报》,次年又创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人办三报的唯一报人。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小型报《民生报》,1934年该报因揭发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袁学沛贪污舞弊案被查封,成合我则被禁止再在南京办报。他遂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立报》。在《立报》创刊号上,成舍我写了题为《我们的宣言》作为发刊词,文中提出了他的办报四个原则:正、凭良心说话。2、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3、除国家币制及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0.
老记者徐熊在《我是怎样学步走的?》一文中讲他写一篇通讯引起的风波:我的第一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后闹了笑话,当时一些读者竟把我当成蒋帮特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