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还存在很大问题,包括评价主体单一;社会评价力量薄弱;学校自我评价的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效用性、评价成本、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适宜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根据教育质量的构成和教育主体之间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类型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问责制、教育赋权管理体制、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认识论基础,这三重力量共同推动美国校长评价向循证支持的校长效能评价转变。美国循证支持的校长效能评价以克利福德校长评价系统为典型代表,它包含校长行为效能和校长结果效能两个维度,呈现出重视校长结果效能的评价、以州为主体的校长评价职责分配、将校长效能评价建立在可靠证据基础上3个典型特征。辩证地看待并借鉴该评价系统,我国校长评价要以专业标准为准绳提升科学性与客观性,设立校长评价专门化研究中心促进校长评价的专业化和专门化,拓宽校长评价维度提高校长评价的综合性与准确性,还要特别注重研究循证支持的校长效能评价在中国情境下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校长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校长的绩效进行评价以确认其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类型、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美国高校校长的绩效评价进行评述,并就美国当前高校校长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校长道德评价是校长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道德失范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校长道德评价问题认识不清或不够重视,致使校长道德评价未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为此,通过对校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其作用、校长道德评价的主体、校长道德评价的形式以及校长道德评价的原则的阐述,使有关校长道德评价的问题得以明确,以促进校长道德评价全面深入地展开,促进校长队伍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理解知识含义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方位、单角度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过程。这对教学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即评价目标由重外在、事先预设走向更重内向、动态生成,由重结果走向更重过程,重知识的积累走向更重智慧的生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统一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由重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校长评价的提出源自校长自身的需要,增进校长行为可信赖性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的本质要求。校长评价制度是保障校长评价活动的制度安排,而国内现有的校长评价制度成熟度不高,缺乏系统理性思考,因此,构建理性的、系统的校长评价制度成为现实需要。校长评价制度的目的在于用规则保障校长评价活动的进行,促进校长的发展。校长评价制度由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四个要素构成,运用自下而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评价制度与新评价制度之间的悖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即课本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其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更多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的结果,忽视对体现新评价思想的手段与方法的采用;评价主体仍习惯于把评价者置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甚至根本不重视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的构建;过多关注结果的评价重心,仍忽视对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还尚未建立,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也难以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了教师职务聘任制中有关学校管理机制的几个问题:1、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阐述了校长负责制的涵义,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2、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在分析目前学校人事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行竞争上岗的必要性和几种激励机制;3、教师评价机制。主要分析了目前教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构校长培训多主体多阶段评价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校长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校长培训作为提高校长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各国争取教育领先的重要战略。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校长培训质量的提高与持续改进,是关乎培训机构、参训校长、政府乃至每个学生福祉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校长培训的体制基础和培训现状出发,提出了校长培训多主体多阶段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长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免降升留,更在于促进校长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校长评价要关注差异、平等对话、和谐反馈评价结果,评价中既要看学校的教风、学风,倾听师生的声音,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就,采取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对校长办学思想和理念进行从内隐到外显的全面评价,从而引导和促进校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循证支持”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理论基石,也是美国实现校长评价科学化的关键密码。“校长效能循证研究”和“校长效能评价模型”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循证支持的具体内容。其中,校长效能循证研究以“校长领导影响学生成绩的方式和效果”为主,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第一类证据;校长效能评价模型以“马尔扎诺聚焦型学校领导评价模型”为主,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第二类证据。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循证支持研究对我国校长评价的改革具有以下两点启发:一是以循证支持的校长效能评价来提高校长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警惕校长效能评价循证支持的“量化至上”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培训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效果运用三大方面。在政策比较、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国家、省市县培训管理部门、校长培训机构、委托培训方、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和校长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开放的评价格局;初步构建了培训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培训质量评价结果的运用既要有利于培训机构的改进,又要有利于校长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校长培训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为现代发展性教育评价,有利于促进校长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发展性评价的正确认识,遵循相应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制度完善,评价中突出参训校长主体地位,促进参训校长的主动参与等,实现发展性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功能,达到校长培训工作对学员的潜能开发和专业发展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忽视激励、发展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理解"是哲学解释的中心话语,其人的意义生成、视域融合、主体间性等理论阐释对我们反思当前校长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向。以"理解"为基础先后分析了校长评价的理解需求和理解现状之间的现实矛盾,并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在评价中促进校长的自我筹划、在生成标准中提高评价认可度、在主客对话中实现视域融合、在阐释与反馈中推进创生发展等评价策略重塑校长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实施聘任制是我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要使该制度得到公平、公正的实施,应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较为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应研究聘任主体,聘任和解聘教师的法定程序,教师被解聘后的维权途径等三个法律问题;要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应提升教代会、教育工会、教师协会的权力,使教职工寻求到与校长权力相均势的利益支撑者。  相似文献   

17.
构建科学合理的校长评价指标对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梳理国内外校长评价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校长专业标准关注要点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校长的基本素养、领导行为与过程、办学成果”三个维度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指标框架的使用要关注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目前所进行教育政策分析,往往忽视了对政策主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是一种纯技术的教育政策分析。校长是教育政策中最为复合的一个主体,应加强对校长的政策体验研究。校长既是政策的制订者,也是政策执行者,还是政策的咨询者和评价者。而校长的政策体验是校长行为研究与政策科学交叉后滋生出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教育政策体验是指教育政策主体在制订、质询(咨询)、执行和评价政策时的内心感受和感悟的一种活动、过程和状态。广叉上讲它是集政策体验、政策意识、政策观念和政策行为于一体的复合概念。应该运用包括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思辨研究在内的多元方法开展此类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教学中极少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评价的问题,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指导,详述了评价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内容;评价的方式采用了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去行政化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从校长职级的目的出发,阐释我国校长职级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以科学性、发展性、特色差异和动态性为原则,采用CIPP评价模型建构一套我国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基本条件是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的底线指标;培训学习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办学条件是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的隐性起点;办学理念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思想引领;学校治理是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的核心内容;办学成效是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的显性指标;校内外反响是衡量中小学校长影响力的外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