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思维”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很多批注式阅读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前提还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只要教师立足目标,找准方法,将批注式阅读适切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学生和书本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不够深入、具体,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的思维科学,认识语文思维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作用,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质疑和想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21):31-32
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师关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四个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求异的思维以及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完成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还分析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建立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以及积极组织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质上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思维的统一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中学生应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思维的兴趣,并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个观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习作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思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左钢 《中学文科》2007,(12):67-68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思维训练,培育思维能力,大幅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六次提到“思维”一词,明确教师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写作思维的培育首先关注两种优秀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因为它们是写作思维发展的基础;随后发展个人的独创性,因为它们是创新的根据地。只有打好基础,才便于创新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关键任务之一。而创新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创新思维的概念阐述出发,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指按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是指教学目标筒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深度语文”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二者间并没有矛盾,“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李琦 《学苑教育》2019,(9):35-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思维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汇总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教师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巧用文章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跳出文本内容,组织课外阅读等几个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其实现过程是通过语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的要求,设计出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引导学习,引起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锻炼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加看中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功能,对学生思维发展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训练。教师和学生认识的误区、教学环节的实施偏差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缺失,导致“思维替代”现象的产生。因此,要重视思维发展的地位,正视“思维替代”的负效应;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实施,鼓励追问激疑;在评价时确保评价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从四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为学生思维训练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导语,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课堂导  相似文献   

17.
单华英 《现代语文》2011,(10):33-34
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是当下语文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执行存在分歧,存在误区:二是原有的高考目标依然严重干扰日常语文课堂,三是语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不够理想。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可作四方面的追求:课堂诵读字正腔圆,语言锤炼细腻香甜,情感之泉绵绵涌动,思维之翼徐徐打开。  相似文献   

18.
李兰芹 《现代语文》2013,(12):144-145
语文教学效率低,使用价值低,多年以来为社会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只盯着知识点,学生只记死答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用分离,难以与社会接轨。于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纲领性文件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定义为“给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基于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必须完成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到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确很值得探讨。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如下几个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提高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方向。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分析挖掘语言,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运用哲学原理,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巧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多侧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