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普通试管改制为直角试管。借助直角试管改进了教学中常见的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CO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中设计的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检验二氧化硫两个实验的不足,利用实验仪器及用品构成的相对封闭的实验体系,重新设计出4个改进实验;新设计的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现象明显,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人2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而在选修<实验化学>教材第33页<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中却提出"……反应的氢氧化铜必须新制.  相似文献   

5.
黄鹏 《化学教学》2009,(12):48-49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内容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1。本课题涉及到的成分检验的方法都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且可究对象又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教材只提供了操作流程示意图作为参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在实验中的主体价值,所以上好本节课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如今,数字化实验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利用朗威DIsLab 6.8系统,在火柴硫成分检测中进行了应用,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在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一节中,有火柴中硫成分的检验实验。其鉴别方法是将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用高锰酸钾溶液与  相似文献   

7.
引蛇出洞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1台、研钵1个、铝箔1块、硬纸板1块、火柴1盒、蔗糖、硝酸钾、重铬酸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个“星条旗与火柴”的有趣的实验.为了做这个实验,需要一面美国国旗,即红蓝条相间的旗子.如果没有这种旗子,在一大张纸上画若干条等距的平行线也可以.再要一盒火柴,什么火柴都成,只要短于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可.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受到了重视,课本上出现的实验由以前的“黑板上”、“口头上”走到了实验室中,而且实验中探究的成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热情比较高涨,应该说这是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一个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也谈火柴的燃烧辽宁锦县一高中(121200)刘涌说:《化学教学》92年第2期“火柴与化学教学”一文中,有如下叙述:“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由于玻璃粉加大的磨擦力,产生较多的热量,使火柴皮中的红磷转化成白磷,白磷易燃,放出的热量引发火柴头中的氯酸钾分...  相似文献   

11.
黄军 《考试周刊》2011,(3):33-34
与旧教材相比.化学新教材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课时、可操作性等原因.将大部分探究性试验改为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反而比老教材时期少多了..本文就如何利用好新教材中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1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13.
1教材第6页“观察与思考”,安排了“含硫火柴燃烧,生成物让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原文如下:“在小烧杯A中加入2nd-3nd浅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发生的现象。”按教材中叙述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往往得不到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火柴含硫的部位仅仅是火柴头,在烧杯外划燃火柴,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随其他生成气体迅速喷发,再将火柴伸入烧杯,就太迟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  相似文献   

15.
1香烟烟雾成分中主要有毒成分的探究 1.1实验目的 探究香烟烟雾中主要的有毒成分,学习设计检验香烟有害成分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相似文献   

17.
火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火柴的化学组成 火柴包括三部分:火柴头、火柴杆和火柴盒。 1.火柴头中主要有以下化学物质:氯酸钾(KClO_3)、二氧化锰(MnO_2)、硫磺(S)以及玻璃粉、胶和其它附料等,它们以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和后,被蘸在火柴头上。 2.火柴杆多用松木条加上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碳(C),靠火柴头的一边涂上了少量的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火柴梗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的探索,说明火柴梗在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措施、爆炸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收集验满、氢气点燃实验、浓硫酸脱水性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对实验现象的描述1.现象描述比较混乱.2.现象描述“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20.
_、提出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金属与酸和水反应这节内容后的科学探究中,使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探究铁的活泼性以及反应生成的物质。教科书中要求实验装置应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等部分。教科书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发生装置是由湿棉花加热提供水蒸气,气体检验装置是用肥皂泡和火柴来检验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