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舒婷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代表作《致橡树》是一首爱情宣言,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和传统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一种高尚美好的爱情,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女性形象。《致橡树》风靡至今,离不开诗歌本身丰富的时代意义和精神,而当今的多种传播途径与方式也无疑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爱情诗代表作,更是一首新时期女性的爱情宣言。作者以新的视角,运用象征手法,否定了传统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独立、互依互助的新型爱情关系。在教学中应遵循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相似文献   

3.
《致橡树》是一篇爱情宣言,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这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它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舒婷的著名爱情诗篇《致橡树》,用橡树、木棉这两个分别象征男性阳刚之美和女性柔韧之美的意象,诠释、颂扬了现代理想爱情观念。诗歌的爱情隐喻语篇建构经历了选择、抽象及整合三个认知环节,隐喻的蕴涵和延伸构建的词汇衔接加强了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8.
神女峰历来被视为女子不嫁二男、贞节的象征,在当代诗歌舒婷的《神女峰》中,却劝导世人要面对现实,尊重人性,不能盲目追求所谓忠贞的爱情道德观,狠狠砸碎了桎梏妇女几千年的精神枷锁,本文将从古诗词中找寻几千年来诗人们企图追寻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健康的人性的足迹,分析舒婷《神女峰》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9.
西渡 《语文学习》2010,(9):49-53
一关于《致橡树》 《致橡树》是舒婷最受欢迎的名篇之一,尤其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很多女性读者都从这首诗受到过情感上的激励。事实上,它还培养了很多情窦初开的少女初步的自我意识。一些很少接触诗歌的女性也往往把这首诗当成自己的爱情宣言。流传的广泛足证这首诗并不难懂。  相似文献   

10.
《致橡树》写于1977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舒婷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塑造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进而表现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爱情观念。诗中木棉的爱情口号无疑代表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在舒婷看来,这也是最完美的爱情法则。同时,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与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朦胧诗派如一场飓风惊醒了八十年代初破败的中国诗坛。舒婷以其满蓄女性意识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给人们送来了精神的给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诗歌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朦胧诗派受到了新生代的疯狂冲击舒婷也不得不做出顺应时代的新调整。在不断成熟的生命历程中,舒婷的诗风发生了悄然变化。本文把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致橡树》和新近作品《天职》进行分析比较,从修辞策略的角度探寻诗人前后诗风的变化并从中窥视新时期新诗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舒婷的《致橡树》与王昌龄的《闺怨》同为写女性如何对待爱情的诗歌,若按照审美范畴划分,应属于悲剧美,只是《闺怨》的悲剧性较明显,而《致橡树》的悲剧性特征却是隐性的。《致橡树》中的男女平等只能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诗的悲剧性根源。同样是悲剧,二者之间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致橡树》率真直诉,《闺怨》凄婉幽怨。本文将从审美思维、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从中窥见现代诗与古典诗某些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和永恒的内容,也是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唱赞美的主题。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舒婷,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致橡树》就是一首备受人们推崇的优美的爱情诗。诗人通过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组合,大胆而热烈地表达了她作为新时期女性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一直受到主流诗坛的关注和读者的追捧,与舒婷朦胧诗的代表诗人的诗歌地位的生成渊源颇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选择和讲述中,《致橡树》在得到经典化的同时也带动舒婷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不分语言与国界,每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创作,都有其各自存在的意义,也有其相似性与不同性,本文将舒婷的《致橡树》与埃及现代诗人萨拉哈·阿卜杜·赛布尔的《古代骑士之梦》进行对比,从两诗作者的相关背景、诗歌内容与情感诉求、表达方式、意象的组合选取与创造等方面分析欣赏。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37):22-23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中蕴含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弘扬人格独立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实情况、个体意识差异等层面探讨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人舒婷前不久以敞文集《真水无香》在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中荣获年度散文家奖.在《真水无香》一书中。舒婷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1977年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爱情题材不仪是其矫老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自从不讳言。”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期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橡树》,次日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给艾青看。  相似文献   

18.
席慕容和舒婷作为当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神女峰》传达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一棵开花的树》表现的是一种被动、依附式的爱情,而《神女峰》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烈观的批判,对永恒无望的等待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教学与管理》2003,27(2):71-74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