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和《致橡树》虽属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但在主题思想、艺术形象、审美意象、作者立场等方面有着内在的契合,在对比阅读中形成了鲜明的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杨 《考试周刊》2012,(71):20-21
威廉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有别于西方的传统诗歌,其主题与意境更接近于中国古典"闺怨诗"。我国宋朝诗人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武陵春》在古代闺怨体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呐喊》《彷徨》的悲剧性表现和成因是多方面的,鲁迅的悲剧艺术观折射出其艺术创作及审美价值趋向,而其创作《呐喊》《彷徨》时的动因及思想哲学基点直接影响和导致了《呐喊》《彷徨》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阮籍的82首五言《咏怀诗》渊源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以梁代钟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咏怀诗》源自于《小雅》,以清代何焯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咏怀诗》源出于《离骚》。探讨角度不同,因此结论不同,从所呈现的雅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忧生之嗟的思想、时代背景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与《小雅》的渊源关系,从以美为美、以恶为恶的审美倾向选择与"诗缘情""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动机方面来看,《咏怀诗》则与《离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弑》(1988)是诗人海子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诗,是其“大诗”——《太阳》的一部分。该诗努力表现的是人类历史的一种悲剧命运,在人生与诗歌(诗学)两方面都深刻地体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其在悲剧艺术技巧方面的特点主要为:审美的距离;悲剧人物和情节;面具、舞台布景、灯光色调和音响等戏剧艺术传统技巧和形式因素的运用;超自然气氛或不可测知的命运感;浓郁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可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同质性因素对等适应的阐释,我们可以提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讨论的性格、情节与悲剧的作用这些具有真理普适性的理论来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是中国戏曲本土化改编最多的莎士比亚戏剧之一,其影响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文章从继承喜剧性和移转悲剧性两个方面,探讨豫剧《约束》对《威尼斯商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悲剧具有不同的审美个性,所以同为复仇母题的《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悲剧冲突性质、人物塑造手法、主人公社会地位和结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旨趣。但这些不同并不能作为评判悲剧优劣的标准,更不能作为衡量剧本是否是悲剧的标尺。实际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造就了彼此不同的悲剧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诗传边塞情 ,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 ,《闺怨》和《出塞》是诗人激愤于时代的阴阳篇  相似文献   

12.
红遍大江南北的《卷珠帘》除了旋律之美外,那含蓄温婉、幽怨缠绵的歌词也令人激赏。本文拟从《卷珠帘》歌词鉴赏入手,探析这首极具中国风意蕴的歌词对中国古代闺怨诗风格的承传,解读闺怨诗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徐州知府桂中行于清光绪十七年刊成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张伯英承续前贤,于民国二十四年刊成《徐州续诗徵》二十二卷。两部《诗徵》收录了元代至民国时期600余年间徐州八邑779位诗人的5038首诗作。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孝亲节烈、爱情闺怨、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均有收录,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徐州诗歌发展的历史,从中可以领略到唐宋以后徐州地域的诗歌特色、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两部《诗徵》的编纂者均具有强烈的文献徵存意识,使得大量的徐州诗人传记文献、地方历史文献、地方书目文献、书画艺术文献赖以保存,这对研究徐州地方文化尤其是元代以后的诗歌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管文茜 《文教资料》2012,(33):38-39
《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多源于时代的创痛和作者的不幸。悲剧性不仅显现在数量颇多的悲剧小说中,也隐现在其余不少结局美好的故事里,呈现出一“显”一“隐”两类不同的悲剧色彩。相较之下,前者更具悲剧效果,后者则胜在余味深长。两者不同的悲剧效果,共同构成了《聊斋》与众不同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7.
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它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沂蒙六姐妹》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两部以战争为背景、展现女性命运的电影。两部不同的历史画卷同样有声有色,饱含着无限艰难而又充满力量的悲剧精神,因而有崇高的悲剧美。两者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悲剧性的艺术表现和深层次的审美感受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两部影片的悲剧美进行对比式的解读,一方面可以使理论与创作对话,在影视观念上与创作者交流、撞击,实现良性互动,而且可以坚持比较的视野,发掘不同文化背景下电影的精神价值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悲回风》是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一篇,全诗的感情基调哀怨、孤独、彷徨,整篇自始至终,充满了悲愤的情绪。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性,而集中表现这种悲剧意识和审美意象的就是《悲回风》。本文试从悲剧性的角度来探析《悲回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范畴,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伟大诗篇,其悲剧美的核心就是诗人用理想的人格完美来苛求人的价值,要求人的生命不能有任何玷污与屈辱,并为之进行了空前的斗争。本文试图从作品所描述的悲剧性矛盾冲突、主体形象的悲剧精神及作品审美意象的悲剧性来阐述《离骚》的悲剧美,并认为《离骚》的悲剧美是它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