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激起他们心底的涟漪,激起他们智慧的浪花,唤起他们澎湃的激情,才是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孩子“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以语文课为“一石”,激起孩子心中“千层浪”。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语言、丰厚的人文、多彩的情感交织成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就像孩子的童话,有惊喜,有惊险,也有深藏的道理。教师要领着孩子步入"这童话的森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让他们的小手举得高高,让他们的小嘴会说,让他们的思绪飞扬!  相似文献   

3.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小学语文教材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导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之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小嘴说得滔滔……但是,如何做到这些呢?如果仅靠单薄的文本和传统的"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来维系任重道远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4.
庄云霞 《考试周刊》2012,(24):41-4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得到一些实惠……  相似文献   

5.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6.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痕,应彰显生命的灵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心里去"。本文就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尽快解决的现象,从语文课堂同儿童心灵一起存在、成长和升华三个角度谈了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小学语文教材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导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之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小嘴说得滔滔……但是,如何做到这些呢?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教材的话题是近年来教材编写界议论颇多的一个话题,语文教材连同语文课教学也是教育界受非议的一个领域。仔细审视一下社会对于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教学的非议,不难发现大家把评判的标准几乎都放到了实效与应用上,认为学习语文照样不会写文章,不会演讲,不会对语言能力有多大提高。有些学者直接判定当前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一直喜欢孩子,一直喜欢语文。我家里的茶几上到现在还每天放着语文教材,最近添上了统编语文教材。这是我最喜欢的物品,每天翻一翻,心里才觉得满足。我也希望天气暖和点的时候能去学校里面转转,看看孩子们、看看青年老师们,看到他们我就高兴。还想能听听他们的课,问问还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事情。谈起语文教学,我研究了一辈子,一直觉得没研究好,没研究透,只能说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提倡还原语文本色,返璞归真,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把课上得浅显一些,简单些,贴近生活,要把文本读到学生的心里,训练要练到学生的心里,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多给学生一些实惠. 一、 "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学生 熟悉文本,与文本对话,首先教师做到"胸中有丘壑",也即"心中有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挖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韵起来.我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时,课前就让学生搜集有关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资料,使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何在;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美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语文课绝对不应抛弃品德教育而单纯地讲授知识。语文教师应依托教材,把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陶冶学生性情,熏陶学生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我们要和学生共同成长。作为语言学科,接触文字的机会多,应把德育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陈露 《考试周刊》2011,(32):62-63
语文课极容易沉闷,因此语文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将语文和生活融合起来,将课本内容拉近生活,用艺术、形象、得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既可以增添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观摩会上,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因为有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教之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略读还是精读,教材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此,有人以为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是唯教材马首是瞻;有人以为可以作出变通处理,这是倡导戴着镣铐也不妨跳一两个精彩的舞姿;有人以为不必处处拘泥于教材甚至要大胆地突破教材,这是希望挣脱教材的束缚。这只是表面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模式是回归大一统还是要进一步多样化这一方向性问题,因为在语文界仍无共识,便再三地借着种种"气候"掀起波澜。有人大声呼吁,语文之前必须加上种种形容词,比如"主题"、"情感"、"诗意"、"文化"……没有这些形容词,语文就是灰色的;有人痛心疾首,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个语文那个语文,所以把语文搞乱了,使语文老师找不着北,他们衷心拥护语文课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统一,"一个模子又有什么不好呢"!语文,到底应该有几张脸?借着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必要再次严肃面对这个问题。欢迎您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以拓宽语文课内教学视角。整合教材;为教材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用活动丰富教材。打开生活的大门,使语文学习变得实在起来。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感知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  相似文献   

20.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乃至艺术之美。如何才能让学生去感受这一切美,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最终对语文产生兴趣呢?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采取了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兴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