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为我之物”?我国流行的许多辞书和论著都认为,为我之物就是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物”,“‘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相对而言,指被认识了的事物”,为我之物“即被我们所认识了的东西”。其实,这些对“为我之物”概念的界说都是片面的,违背了恩格斯对“为我之物”的科学规定。恩格斯是怎样规定“为我之物”的?他是在什么意义上引出并运用这个概念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得不在这篇短文中把恩格斯那段有关的论述不厌其烦地引出来。针对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谬论,恩格斯指出:  相似文献   

2.
我们总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学也一再告诉我们:“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但当我们在不懈地构建教育学的“科学”大厦时,社会中的教育按其自身规律飞速地发展着;现实中的人生并没有因教育学的“科学”与否而改变轨迹,教育始终是离生命最近的一项人类事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越来越拥有了过去人们不曾拥有的“财富”——闲暇。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为职责的教育便有了新的使命: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不可避免地与科学纠葛在一起,而从科学的划界、教育学与科学在某些研究基础上的不同表现,说明教育学和科学是对世界的不同的解释域,教育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科学化。探讨“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旨在表明教育学汲取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科学主义”,进而期待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作为科学的教育学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活与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初起,教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日益趋向科学,成为“教育科学”,而具有实质内容的“教育学”逐渐消失。但是教育科学所导致的教育生活与人的失落,以及教育科学自身的三种危机:知识论的危机、分而不合的危机、意识形态的危机,却使教育学的出现成为必要。同时,无论是失落,还是危机,根本上都是忽视了本真的教育生活,所以,本真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课内阅读     
一、读短文,完成练习。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徘徊——痕迹——2.这一段话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痕迹”是作者心中的茫然,实际上他的思索结果是什么?请你写出来。___…  相似文献   

6.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作为一校之长,他的管理思想,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魂,魂之所在,决定着这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命运。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领悟到,管理不仅要管,更重要的在于理,怎么管理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如何理好这所学校,其“理”的着力点就在于: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该管的怎么管。不该管的怎么放手,在管理中学会科学放弃,做到有舍有得。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不提供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而实践教育学并不完全是“非科学”的教育学;唯有借助于实践智慧这一中介,教育理论才能推动教育实践。追求寻觅实践智慧,这是实践教育学永不可摧的魂。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什么是校长之魂呢?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我认为,校长之魂就是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漫长的科学化追求与改造,并未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被公认的所谓“真正的科学”,在充分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为此,要改变其唯科学化的价值取向,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服务于社会、深入到生活世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学科性质定位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理论建设和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它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研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历史、逻辑、教育科学理论整体结构和教育实践需要等角度对“教育学”进行阐述,初步揭示出“教育学”的规范、实践之价值本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与批判有什么关系,而批判又同教育学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属于教育学行动理论和教育科学元理论方面继续在争论的、始终还未定论的问题,从基本理论角度看,这也许是当前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实践教育学的任务是教育成长着的一代接受各时期现实社会中流行的规范、风格、知识和行为榜样,并因此赋予理论教育学和教育科学以形成和检验肯定性教育的指导性模式和实践的使命。而另一些人则反过来认为,实践教育学应当教育青少年在为创造更好的社会的工作中成为改革者与革命者,并探索一种理论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以能在方向…  相似文献   

12.
提起家政,很多人会把它和煮饭、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事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社会对科学和。幸福家庭生活’的期望和关注,人们对“生活品位”、“生活质量”、“生活情调”更加重视。家庭作为个人和社会的中间环节,成为个人赖以生存的“诺亚方舟”。人们开始感觉到“家”除了是为自身提供吃饭和睡觉的场所之外,更是安全与温暖的象征,是铸就性格和陶冶情操的地方,是体验科学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基地。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源于家庭。那么,家政学专业到底学些什么?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要顺利发展必须确立科学公认的研究对象。建国后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历经了“教育说”——“教育现象说”——“教育问题说”——几种观点并存等四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学研究对象必须明确三个前提,以之观照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能够被反映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人生杂感     
1.在我看来,人不过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人生也不过是物质变化的一个过程.尽管如此,我仍庆幸自己是一个人.因为是人,我才能在人生这个过程中给社会创造些什么,并能在这个过程结束的时候给活着的人留下些什么,而其他动物却不能.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科学课》2009,(7):62-63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的阳台上做作业。突然,门“咣当”一声被打开了,原来是爸爸买了一袋大米回来了,等他把大米背上四楼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了,进门之后,他就急匆匆地将米袋搁到了厨房里的小方桌上。但见他又突然弯下腰,好像又发现了什么现象。我知道爸爸是个科学迷,我想他一定是被什么科学现象迷住了而在仔细研究呢。  相似文献   

16.
清人薛雷《一瓢诗话》指出:“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此话说明审得题魂的重要,抓住题魂,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话题作文惟有题魂是不开放的,其它都是开放性的,可见抓住题魂正是话题作文惟一重要的要求。话题作文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如例题:例一:阅读下面故事,以这个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妹妹从幼儿园回来了。她拿着一个苹果问我:“你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我当然知道。”我说。“你不知道。”妹妹倔强说。她把苹果一刀切…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的阳台上做作业。突然,门“咣当”一声被打开了,原来是爸爸买了一袋大米回来了,等他把大米背上四楼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了,进门之后,他就急匆匆地将米袋搁到了厨房里的小方桌上。但见他又突然弯下腰,好像又发现了什么现象。我知道爸爸是个科学迷,我想他一定是被什么科学现象迷住了而在仔细研究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概念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表现在:科学知识的内容包含了对不可逆性、不确定性、自主性和涌现性等的认识;科学知识的演进具有不可逆性、不确定性、自主性和涌现性等特征;科学认识活动在一般科学方法论上提倡“总体生成论”,在具体科学方法上则倡导系统方法和基于实践的“理解性对话一反思性行动”。以新的科学观念来审视教育学的科学地位,可以认为它已经具备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条件和资质,但它目前还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因此,“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可以化解为“教育学是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进而可以转化为“如何利用系统科学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水平”这一更为实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同行上了一堂“土壤”的课,在大家一起研讨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以前的自然书中好像有这一内容”,只听那位上课老师激动的说:“我已经把它扔掉了,这样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会更彻底些。”真有点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