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我了解该学生,他比…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  相似文献   

3.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4.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5.
开心巧克力     
长到几岁朋友的女儿5岁了。一天,我问她:“你想长到几岁?”小女孩闪动着大[睛,扳着手指头数到了十,说“:十岁。”我想小孩一定是不知十上面是几,就逗她说:“为什么就长到十岁?是不是十往上不会数了?”谁知回答却是:“当然不是!再长大我就显得太矮了。”母子的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那个蚯蚓孩子就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谁吧。”学生自语道:“那……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老师爱我了丹丹升入中班后,不像过去那么爱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怎么不爱你?”孩子说不出来。老师既没有批评丹丹,也没有惩罚丹丹,那么为什么丹丹觉得老师不爱她了呢?家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委婉地向老师讲述了丹丹的心思。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自己教育工作中有疏忽,并作了改进和弥补。几天以后,丹丹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爱我了!”妈妈急忙问:“老师怎么爱你的?”丹丹说:“她轻轻  相似文献   

7.
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为什么说谎?这往往与老师或家长“不让孩子说真话”的教育方法有关。读几个小例子,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当老师怒目而视,问:“谁没写作业,站起来!”一个孩子吞吞吐吐地说:“我忘写了。”老师便轻则训斥,重则体罚。到了下一次,孩子却说:“我忘家了”,“我把作业丢了”。  相似文献   

8.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9.
不少家长起初是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才陪着孩子写作业。时间长了,这些家长便发现:如果不陪他他就不做作业,不陪他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这些孩子已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这对孩子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去妹妹家,她7岁的儿子正噘着嘴面对墙抹眼泪,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妈妈没空陪他写作业而怄气呢。我说:我陪你做行吗?孩子一听马上搬来凳子写起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每做一道题都要问一声:“大姨,对不对?”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我问他,你为什么非要妈妈陪才写作业呢?他说:“妈妈看着我做作业没错误,到学校能…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你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确令人揪心。这时,家长切不可恐吓、哄骗和打骂孩子,要诚恳地学习儿童心理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才能正确诱导孩子,从而发挥他自身的创造力。我觉得,把孩子当老师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孩子当老师,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则尊重孩子,表扬孩子,也是孩子体验“为人师表”的最佳途径。我女儿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问她为什么作文总写不好,她回答说:妈妈不教我。为此…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儿童心理咨询”中,我除了接待一些家长外,还接待一些孩子。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位小学生。一位是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她落落大方地走到我面前说:“爷爷,我活得很累、很烦,真不想活了,怎么办?”她这一问使我惊呆了。只不过是7岁的小姑娘怎么会感到和体验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我让她坐下,问她:“你为什么会感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她说:“我一点自由都没有!”“说说怎么个没有自由法?”她说:“你看,  相似文献   

13.
亲子活动中,有一对祖孙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教师出示教具时。一小男孩跑到教师跟前去拿教师手里的玩具。教师很有耐心地说,先坐回去,老师讲完后给他玩。只见这男孩生气地推了老师一下.而孩子奶奶看见了也不管。我向老师了解情况时,老师哭笑不得地说,谈过了,但这位奶奶就是不听,而且还说自己带的孩子都是研究生、到国外留学过.人家国外提倡自由。老师还告诉我,这男孩2岁半多了还夹着尿不湿.其他家长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这位奶奶却说男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儿。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老人确实有“个性”。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一位家长很好奇地问我:“老师,我孩子昨天回家可兴奋了,说他得了一块什么‘免罚金牌’,还说是老师奖的。我再问,他却神秘兮兮地不肯说。我想问问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孩子那么看重。我可从没见过他那么开心。”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6.
吕游的妈妈告诉我,一天晚上,吕游问她,“老师好”怎么写?妈妈给他写出来后,他又说,那“你好”怎么写呀?妈妈又给他写了出来。他小眼睛一转,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我说老师好,老师不说我好呢?”“老师不是也说‘你好’,‘吕游好’吗?”“说的时候少。”吕游的神情带着几分失落,“我真希望老师天天都说,老师要说我好,我就一天不淘气。”说到这儿,吕游的妈妈和我都笑了。  相似文献   

17.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鼓楼区一位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女儿因为老师批评她几句,她就闷闷不乐,不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连这位老师留的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对付。请问,有没有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和老师的对立情绪呢?主持: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无论宽、严,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南京市部分家长的建议吧。观点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的孩子有一次对我说,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因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乍听孩子说这话,我心里一惊,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位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教室黑板上的“童心絮语”海报,成了家长们最关注的焦点。他们汇聚在教室的黑板前,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羞愧难当的,有愁眉苦脸的,有作沉思状的,也有十分激动的……众家长争看着学生们这些歪歪扭扭的字,而我这个班主任倒被他们撂在一边,备受冷落。原来,家长会的前一天,我征询学生们的意见,大家有…  相似文献   

20.
假如我是你     
当我批评老师“你班的常规太乱”时,我能从她的目光中读出“你带一回班让我瞧瞧”;当我指责老师情绪急躁、缺少方法时,我能从她那不耐烦地一甩头中读出“你执一回教让我看看”……是啊,话好说,活儿难干。可我干的就是“挑刺儿”的活儿。进退两难的我,常为摆脱不了这份尴尬而苦恼。清晨,两位家长的交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家孩子回家老说老师最喜欢辰辰。”“我们家孩子也这么说!哎,你说是不是老师都偏向呀?”偏向是教师之大忌。我们一再强调要爱每一个孩子,怎么还会有教师让孩子那么明显地感到教师偏向呢?我来到辰辰所在班,带着情绪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