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路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路程的7/1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贵刊于1998年第1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用假设“单位时间”法巧解两道行程问题》的文章,拜读后总觉得其“巧解”有些抽象、复杂化。为此,笔者作了些研究,认为用常规方法解更简捷。现分析如下,供老师们参考。例1 甲、乙两车从 A、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 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7/1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去年末初二数学考试,有一道比较难的行程问题: 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比乙车早开出15分钟,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3,相遇时,甲比乙少走6千米,已知乙走这条路的全程用1(1/2)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 对这道题我们得出一些解法,这里写出来,介绍给大家,希望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正确找出量率的对应关系是解答这些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四种方法 ,寻找分数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判断找对应例 1 甲、乙两辆汽车 ,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 ,2小时相遇。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比乙车多行了 4 0千米。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由“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可知 ,乙车行了全程的 25 ,比甲车少行了全程的 15 ,而这 15 正好是 4 0千米 ,因此 ,4 0千米与全程的 15 相对应。例 2 瓶内原来盐占水的 11 1 ,加进 1 5克盐后 ,盐占盐水的 19。瓶内原来有盐水多少千克 ?…  相似文献   

5.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6.
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都知道:如果时间一定,那么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如果路程一定,那么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问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甲车行至全程的2/5时,乙车距中点还有36千米。A、...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的最后一道题的几种解法,供教师们参考。 题: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第三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的长度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问甲、乙两市相距_千米。 为叙述方便,如图,从甲到乙的方向,三段公路依次表现为AB、BC、CD,第二段BC的1/3处即相遇点为O点,且用t_(AB),表示汽车行驶AB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用扩散联想分析应用题,主要包括: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联想多个新的数量关系,交叉综合已知的两个或多个条件生发多个新的条件的联想,由问题联想多种求解的条件组合,解题经验的回忆等。下面举例说明。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到全程的3/7的地方与乙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0千  相似文献   

9.
例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小明走完全程的一半时,小亮才走了16千米;而当小亮走完全程的一半时,小明已走了25千米.问: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当小明走完全程时,小亮离甲地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0.
图表信息题包括生活场景、表格信息、图象信息、统计图表、几何图形等类型.现以2016年中考题为例,说明图表信息题的解法. 一、函数图象的选择 例1(2016年安徽卷)一段笔直的公路AC长20千米,途中有一处休息点B,AB长15千米.甲、乙两名长跑爱好者同时从点A出发,甲以1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点B,休息半小时,再以1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乙以1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两人出发后2小时内运动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相似文献   

11.
[题目]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行完全程的7/12时与乙车相遇,相遇后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用3.5小时行完余下的路程,求甲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简化应用题”就是指理解题意的有效思维策略,也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所谓“简化”,就是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通过简化,使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楚,便于理解和分析,进而作出正确的解答。策略1等换———把原题里较复杂的数值等换成较简单的数。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3小时后,两车相距40千米,这时甲车行了全程的45,乙车行了全程的60%,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简析与解:初看题目,一是不知道哪车行得快,哪车行得慢;二是不知道“3小时”在解题中将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我们把60%等换成35,就很…  相似文献   

13.
所谓“时间差”就是命题中告诉的时间,既不是甲运动所用的时间, 也不是乙运动所用的时间,而是甲、乙运动所用的时间差.这类问 题并不复杂,但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讲,往往出错.现举例分析如下. 例1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36千米/时和15米/秒的速度同时从A地 开往B地,乙到达B地后5分钟甲到达B地,向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 命题中的时间“5分钟”,既不是甲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题目]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到达B地后又立即返回,在途中与乙车相遇。从开始出发到与乙车相遇,甲车行了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访问德国时,德国一位数学家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快,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向甲跑去,碰到甲的时候又向乙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苏步青教授在国外访问,同车的是一位德国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考苏教授:甲、乙是一对好朋友,两家相距10千米,两人电话约好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走的速度是6千米/时,乙走的速度是4千米/时,甲还带着一只狗,狗的速度是10千米/时.由于狗跑得快,狗最先遇到乙,遇到乙之后又跑回去找甲,遇到甲后又去找乙,狗这样奔跑于甲、乙之间,一直到甲、乙相遇为止.请问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苏步青略加思考,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他是巧妙地掌握了问题的特点.这一题若分开来一回一回地计算狗跑…  相似文献   

17.
资阳市1999年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在甲城,一列慢车在乙城,两车同时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车相距92千米时,快车行了全程的80%,慢车行了全程的60%,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我在试卷评阅和试卷分析中发现,60%的学生对此题无法下笔,20%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因此,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避免让学生记类型、套类型解答应用题。评卷中发现,此题解答有如下套类型解答错误:错误解法之一:列式为92÷(80%+60%),究其原因是学生将“92千…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辆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当小汽车行了全程的1/2时,卡车离乙地还有54千米;当小汽车到达终点时,卡车行了全程的4/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9.
C、D两地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C、D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7千米.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3千米,与甲同时从C地出发,在甲、乙二人间来回穿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也立即返回).问:甲、乙二人相距20千米时,甲与丙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0.
一、密度与杠杆的综合例1如图1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OA∶OB=2∶3。物块甲和乙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杠杆平衡。已知物块甲、乙的体积之比是2∶1,物块甲的密度ρ甲=6×103千克/米3,则物块乙的密度ρ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