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的“隐型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域文化:作为“集体潜意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性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的"隐性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演变的重要载体.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分别是潜意识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潜意识有其各自的内容和产生的机制,并且这三种潜意识都与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旭 《华章》2012,(16)
奥林匹克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其独有的魅力得到了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的认同.借助集体潜意识概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指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是人类爱好和平、崇尚健康的集体潜意识被唤醒的过程,并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也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曾追随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并极受其器重,但后因理论存在重大分歧而自立门户,创立了分析心理学,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他提出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研究思路与领域,对研究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神经精神分析学对潜意识的研究和理解主要集中于与记忆有关的问题.神经精神分析学家根据双重记忆系统理论将潜意识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压抑的潜意识,与外显记忆相对应;另一种是非压抑的潜意识,与内隐记忆相对应.压抑的潜意识即为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由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以及各种被个体压抑了的经验构成.非压抑的潜意识则是前言语阶段的经验、幻想和防御等在内隐记忆中存储的结果.关注非压抑的潜意识扩展了精神分析对话的范围,进一步深化了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对潜意识及其在分析情境中如何加以呈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演变的重要载体。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分别是潜意识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潜意识有其各自的内容和产生的机制,并且这三种潜意识都与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精髓之一,是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一条主线。弗洛伊德(Freud,S)、荣格(Jung,C.C)以及弗洛姆(Fromm,E)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自己对潜意识的观点,提出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三个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各有独到之处,创建、充实、扩展了潜意识理论,被誉为是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费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17、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哲学把理性当作人类本性的传统观点完全对立,强调人的无意识本能欲望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因,从而也汇入了20世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并为非理性主义哲学提供了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成功的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其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其结构则与《易》学密切相关。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出自《易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存在着“跟进与守本”、“过渡预设的教学传统文化与不加选择地关注生成的教师现实心态”、“课堂评价的无意识与机械性、随意性”等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Unconscious术语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在汉语语境中该术语的翻译乃至其人格结构体系中Preconscious和Unconscious之间关系的界定存在着混乱状况.经过考察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译本以及中国最初引介弗洛伊德理论的文献,可以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成“无意识”,又可以翻译成“潜意识”,但是在同一部著作中它被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是错误的.Subconscious可以翻译成“下意识”,但它不是弗洛伊德的术语.同时,前意识是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因此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无意识不包含前意识.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异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之所以远离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成为一座“永久孤绝的海岛”,是由他“文学是梦”的文学观所决定的。废名“文学是梦”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周作人、鲁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文学是梦”的文学观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距离”与“想象”是解读废名小说及其文学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流浪"是世界性的文化母题,更是深埋人类内心的永恒欲求。"流浪"也总是和"家园""出行""回家"等情愫联系,交织出丰富多样的创作和研究主题。然而,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流浪"在母题的共性之外也凸显出显著的差异。以往对此命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著作颇为丰富,但大多是从某个特定地域的人们的"流浪情绪"或者"流浪心理"作以分析。另不少是针对文学作品中的"流浪"、"流浪汉"等意象的总结探究。文章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发现"流浪情结"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并且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亦是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地理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教育发展实际,论述了中国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建立我国教育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语民族在同汉民族的接触过程中,借入了一些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来自中华文化、生活习俗和地理概貌三个方面。从英语的汉语借词中,我们可以窥察出英汉两个民族文化接触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进入中国文学由中国文化的独特接受机制进行了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逐渐形成非主流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探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根本原因 ,要在“五四”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语境下 ,从社会存在、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切入。中国危急历史迫切召唤启蒙 ,而严酷现实又迫使启蒙让位于救亡 ,中国社会文化土壤“滞后”于强调个体自我表现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超前”于深受传统制约的知识精英的文化心理。文化超前与滞后交错作用 ,发展与变异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韩国,在学习汉语中具有文化传统和地域优势。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把”字句是一个难点。通过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把”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偏误分析理论,从分析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可以总结出韩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的习得特点和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