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题一: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权是怎样规定的?答: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也在第四章专章对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进行规定。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列为合同的必备条款。同年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工作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休息权利。其中第43条有这样的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一个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带薪休假”这个在国外极为普遍但在中国还相当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它早已进入中国法律,是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恢复了休假制度,其中规定企业职工休假,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施情况,参照党政机关办法自行决定。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则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年休假。”北京市政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权利。那么这些权力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劳动者又应当如何去维护这些权利呢?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有权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学会利用闲暇时间,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的话值得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在业余时间拉开的。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他们认为,闲暇时,一个文明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中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七项权利之一。虽然《劳动法》出台已有14年了,但是,企业职工接受培训权益的实现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不仅说明了劳动者依法拥有劳动权,而且也说明了只要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就必须履行其劳动义务和职责。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上来看,外国法的集体谈判与中国法的集体协商是可以互换的。集体协商权是指职工或企业任何一方所享有的要求另一方就工资收入、劳动时间、休息休假的时限、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以及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诚信协商以订立书面协议的权利。职工与企业双方互为集体协商权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集体协商权本质上是一项程序性权利,是一项要求对方与己方谈判的权利,其目的在于达成集体合同。从权利体系上看,集体协商权具有保障人权、优化劳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首次通过了《职业继续教育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在职职工得到深造和提高。该法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劳动者的权利,所有劳动者都应有享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任何拥有十名以上领薪工人的雇主,每年应拿出本厂工资总额的1.1%作为资助国家继续教育活动的费  相似文献   

11.
工资权是指劳动者依法或依约履行劳动义务后享有的从用人单位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它是劳动者劳动权的核心内容,但在我国现有劳动立法中并无系统规定,关于工资权的内涵研究也较少.从工资权的债权属性、人身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在结合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工资权应包括工资协商权、知情权、请求权、受领权、支配权和救济权这六项权利,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未来工资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吕萍 《中国教师》2004,(1):50-5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10周年,《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如果把法律上规定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看作是理想的话,那么教师实际享受到的权利与义务就可以看作是现实。那么,理想和现实之间相差多远呢?一、教师享有权利的理想与现实之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六项权利,包括教育教学、学术交流、指导和评定学生、获取报酬、参与管理和进修等权利。在实践中教师是否真正拥有这些权利呢?在此选择两项权利进行说明。《教师法》第7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工教育》2007,(3):31-31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职工依法享有十分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权利、进行集体协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一 )劳动者都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二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以下内容: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内容;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⑤劳动纪律;⑥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⑦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此外,当事人还可协商完善其他内容。   (三 )劳动者应当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可能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可以要求赔偿,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知道,《劳动法》是一部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的法律。该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了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从劳动报酬权、平等择业就业权、休息权、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全面地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还规定了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如促进就业、进行职业培训等,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在《劳动法》的规定中,只要是通过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都由劳动法一体调整,劳动关系的主体一律平等适用劳动法。这就打破了所有制界限,消除了歧视,保证  相似文献   

16.
商榷之一 :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吗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第 114页 :“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 ,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所谓权利 ,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以实现某种利益或愿望的权力。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 ,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是多方面的 ,其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如果按照权利的重要性及其法律表现形式 ,可将公民权利分为两大类 :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基本权利是由国家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劳动权,是我国理论界极其关注,又存在众多分歧的话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如下结论:劳动权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团体所享有的,以就业权、结社权为核心的,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的总称,是属于社会权范畴的一类权利.论文并对该定义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8.
辞职权是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辞职权的规定充分映射了现代劳动立法的理念——保护劳工,是劳动者人格独立的法律表现。辞职权规定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单位职工的违法生育行为虽然具有违法性和可罚性,但并不应当成为单位开除职工的理由。从劳动权方面,劳动权是关系劳动者生存的基本权利,不应当因为劳动者的违法生育事实而被轻易剥夺或限制;从企业规章制度方面,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与劳动行为有关,职工生育问题不在其中,也不能够成为开除职工的依据;从妇女权益保护方面,怀孕生育的妇女应当享有平等权和受特殊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如地域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甚至方言歧视、血型歧视。目前,法律对这类歧视尚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但这些限制性做法与(《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分析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