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兴起后,阅读开始了重新定义。网络与书籍成为一体两面,屏幕界面的电子阅读与纸张界面的纸本阅读二者交互使用,成为当前读者阅读方式的最佳取向。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裂变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后起勃发,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媒介技术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方式和阅读文化的裂变。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张金《网络阅读现状、走向与未来趋势》一文从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报道:培养阅读经典的文化环境,一方面面临着出版的诸多难题,另一方面则关乎读者阅读兴趣的问题。近年来,提倡阅读经典的文章屡屡见诸报端。它的背后,是我国国民年阅读量持续偏低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图书市场中低端产品占多数,不少书籍质量粗糙;被阅读的书籍中,管理类、励志类等功利性强、实用性强的图书,占据相当比重。此外,经典阅读要求的沉静与数字阅读的快览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潘岳风 《图书馆》2023,(3):54-59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爱好读书,藏书丰富,遍读书籍,对阅读有深刻的见解,并领悟出了不少独到而可行的阅读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诗文集》等文献,从慢读与快读、广博与专精、虚心涵泳与切己体察、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解读曾国藩的阅读思想,分析其思想内涵,论述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所蕴含的阅读方法,以期发掘其文化价值,为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编撰的《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二卷)》在京首发。蓝皮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和海  相似文献   

6.
网络阅读中的文本尊重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本尊重是中国优秀的阅读传统之一。本文从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书籍的爱护两个角度,分析了文本尊重情结在传统阅读中形成的原因,以及在网络阅读中终结的原因,最后指出知识的吸收和文化的传承,仍然必须依赖传统阅读,并提出了重塑网络时代文本尊重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7.
重度抑郁症患者李兰妮在《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一书中详细记录对自己抗击抑郁有疗愈作用的书籍30余部。按内容将其分为心理学书籍、抑郁症患者撰写的书籍及宗教书籍,结合阅读感悟,对疗效显著的书籍进行阅读疗法作用分析及配伍,验证了配伍书方成分多样、功效互补、疗愈作用优于单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类阅读行为的来龙去脉,英国爱丁堡玛格丽特女王大学社会科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戴维·芬克尔斯坦(David Finkelstein)与英国爱丁堡纳皮尔大学苏格兰书籍中心主任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Alistair McCleery)教授合著的《书史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有所探讨,并颇有新见.以下摘编的三题,见于山东大学教授何朝晖先生所译《书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特此以飨读者(为便于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略有改动,并删略部分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9.
张玲 《黑龙江档案》2009,(2):112-11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第十二届文化讲坛暨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上发表的《当代阅读宣言》认为:“在资讯全球化、传播形态和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浪潮下,以开放的态度开启阅读方式的革命,以新的姿态应对传播技术的变革,是阅读馆藏书籍者和关注公共阅读潮流的人理所当然的责任。”当阅读已不再是少数人的阅读、而成为全民测读时,图书馆便成为全体民众开放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王萍 《图书馆论坛》2015,(6):128-12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全民阅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书香社会",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氛围,无处不在。包括校园阅读在内的全民阅读正成为举国关注的文化热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2019年出版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两部阅读推广主题的书籍进行了横向比较。两书从形式到内容,均是对我国阅读推广研究的重要补充,前者侧重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进行专业性评析,后者则聚焦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无论是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还是经典案例的总结归纳,都应在专业化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使阅读推广在新的时代背景、技术条件和读者需求中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2,(Z1):20
正本刊讯(记者刘菲)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在京联合发布《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二卷)》。蓝皮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和海天出版社联合出版。该本蓝皮书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13.
赵晓 《出版发行研究》2018,(7):96-97,95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其著作《阅读史》中写道:“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1] 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随着书籍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学者们开始关注读者在书籍阅读历史中的作用,阅读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罗马大学、爱丁堡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有关阅读史的课程,同时,一些国际性学术研究机构也开始开展阅读史研究工作,如作者、阅读、出版史学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下面的“阅读史研究小组”等机构.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西方阅读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李旎 《晋图学刊》2012,(4):64-66
受网络文化等的冲击,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阅读已渐行渐远。倡导阅读,尤其是倡导经典阅读已成了迫在眉捷的问题。本文阐释了经典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南京图书馆阅读节《红楼梦》和《西游记》的引读为例说明了经典名著引领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黄彦 《中国出版》2012,(12):17-19
随着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的阅读观念、阅读行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面对多元化阅读方式的冲击,纸质书籍设计该如何根据这些方式、行为以及技术的变化趋势来调整其认识与策略,突出自身的优势。基于这点,装帧设计者提出了舒适性、亲和性、综合艺术审美性、书卷之美的文化精神性等设计观念,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多元阅读方式并存格局中挖掘出纸质书籍设计的不可替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嘉毓  陈冬梅 《图书馆论坛》2006,26(5):107-108,80
文章通过对电子超文本与普通纸质文本差异的分析,探讨了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各自的功能定位,由此对网络时代用户进行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作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读书声     
《图书馆杂志》2005,24(9):96-96,80
《阅读的风貌》,网络与书编辑部编,现代出版社2005年版本书试图以人类六千年阅读的发展史为主题,宣示人类阅读的底蕴,并进而涵盖书籍向网络阅读的发展时空。该书揭示出从图像到文字,如吴哥窟壁上的雕刻,到谷登堡的活版印刷;再从文字到图像,如“全球资讯网”的使用等阅读新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旭 《编辑之友》2016,(9):88-9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民素质提升,阅读需求与阅读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婴幼儿的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加以重视,这成为儿童书籍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基于阅读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交互设计,结合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低幼儿童阅读感知、阅读行为、阅读学习体验分析,探讨低幼儿童书籍阅读模式交互设计,提出感官体验、情景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阅读体验交互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9.
洪奭周所著《洪氏读书录》,选录书籍的标准混杂,且背离推荐初衷,有违推荐书目录的著录原则。然正因其取舍纠结,著录书籍甚繁,可藉此考察洪奭周所见中国与朝鲜书籍,还原其阅读视野。通过洪奭周所撰各书提要,亦可探赜其对中原历代学术风尚的真实宗尚。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类的阅读史随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始,由来已久。"全民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并且是较重要的指标。因此,倡导"全民阅读"成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重视的文化建设事业。一、"全民阅读"解"全民阅读"被写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阅读对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