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秉州 《云南教育》2001,(22):21-22
加强语文实践,是新大纲的一大特色,是语文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加强语文实践呢?一、留给充分时空,体现实践的主体性从个体发展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时空局限的社会化实践过程,因此,应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尽可能把课堂的时空局限减到最小值,为学生创造更充分的语文实践天地。1.课堂时间,学生支配多一些。阅读归根到底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然而,审视阅读教学现状,教师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时间太多了,学生主动实践的机会少得可怜。显而易见,关键要压缩教师的讲,这就要…  相似文献   

2.
探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路子,始终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的语言实践,特别是听、说、读、写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学生就作;教师说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好像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笔,写作训练才奏效,写作教学效率才能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注重语文实践,是学生具备语文素质的具体表现。教师须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应用并重,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含义是这样框定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或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合而言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靠其自身在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实践活动中而习得的…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一项叙事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信念是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论文采用“叙事探究”的方式,通过对一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的描写,从自我角色、课堂管理、学生需要、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资源等方面综合展现了其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并分析了阻碍教师实践信念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信念与新课程理念基本相吻合,但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具有不一致性。研究建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调整和重塑教师信念,一是教师加强自我反思,二是新课程教师培训切实关照教学实践,从而促使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不仅要有昕、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学生必须具备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最好诠释。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文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宗旨决定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离开了教师就学不到知识的传统思想,树立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教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超越,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凋发展。在此,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例,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不错的,但问题是,它包含着这样的前提与假设:似乎阅读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学引导的问题,而与教师的阅读实践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阅读主要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则好像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引领,那么如何担当学生阅读的促进,真正凸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呢?以下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训练”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实践”的概念。“语文实践”既包括课内的语文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听说读写训练,也包括课外的语文活动——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听说读写活动。因此,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语文实践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读 写能力的动态过程,教师是这一动态过程的主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 造热情的诱发、创造实践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此,须在 教学中随机点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基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从读书、游学、研究、为文、实践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以新学古诗词为基础,积极进行了古诗词实践活动的探索。古诗词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有关古诗词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古诗词学习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8.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前提和保证。虽然教师们都能认识到它的必要性,然而为什么在课堂上得不到落实呢?关键还在于观念问题,怕讲少了,学生掌握不全面。课堂上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才能掌握。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指出,学生还没读通、读熟课文,教师不要忙着开讲。听过他的示范课《镇定…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鲁加旺 《云南教育》2002,(34):26-2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