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从而提出运动极限适应训练思想.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是挖掘运动员最大潜力,人体运动能力是有极限的,在接近极限的临界负荷时训练效应最大。运动极限负荷训练,既不是胆大妄为,也不是盲目追求,必须是可控的和多学科支持保障的。  相似文献   

2.
刘晓蕾 《健与美》2023,(4):113-115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机能的发展,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人体的各项机能均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人在运动中和运动结束后也容易产生一些不适感甚至是伤病。要从运动带来的不适与伤病中恢复,就需要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但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按照一定的理论依据来进行。为了让运动康复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在训练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训练原则并选取合适的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4.
在武术的传统训练理论中,强调内外兼修。长拳讲究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八卦掌讲究“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等,都体现了外练与内练相结合的思想。外练是练形,即由外在肢体和完成动作所共同组成的“形”,这是外在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内练,内练就是要练气。武术中的练气体现了对内脏器官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张卫 《体育师友》2008,(6):65-67
运动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和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动态过程,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训练手段的的多样性,使竞技能力的形成具有可预测性和不精确性的双重特点。本文通过对训练实践的研究,试图建立起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从大方向上指引训练过程更符合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成材效率。  相似文献   

6.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与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运动训练中糖原合成与运动的关系,糖原耗竭对机体的影响,总结出运动训练的膳食补糖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运动训练中所讲的原则是指从运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按照这些原则组织训练就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通过多年实践,对训练原则有了更深理解。训练的核心就是负荷的内容、负荷的量度和负荷的实施。负荷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练什么的问题,负荷的量度就是应该练多少,负荷的实施就是怎样组织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0前言呼吸是人体特有的生理机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武术运动是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月u柔虚实等矛盾的互相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套路运动,十分强调动作与精气力神的协调配合。因而在武术运动中,呼吸的配合与调节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如何掌握好呼吸方法,并合理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能力,节省能量消耗,还有利于提高武术运动技术和动作质量。本文试图对武术运动中呼吸的常用方法作一探讨。1呼吸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呼吸运动与武术动作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中出现的疲劳,又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这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变化。其与运动训练相互依存,有训练就必然有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性疲劳的出现除受训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身体全面訓練与发展短跑运动員的速度耐力(1)关于身体全面训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們具有良好的身体训练水平,当他们达到高度的运动成績时,仍然坚持身体全面訓练,以保証运动成績的不断增长。在訓练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訓练运动員的各个器官和系統,提高各器官和系統的工作能力,使运动员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在运动中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身体全面训练是取  相似文献   

11.
从生理的角度把握人体在中长跑运动项目中机能变化的特征,结合中长跑运动的节奏性规律,从而实现锻炼中长跑运动员的节奏感。对于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科研成果,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完善训练理论,指导并制定长远的战略性训练计划,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通过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从人体在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征寻求研究的突破方向,以便实现生理学和训练学的有效结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方法释义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 ,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运动训练方法在教练员的“训”和运动员的“练”的过程中被予应用 ,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训练方式和办法的概括 ,是对各种具体训练方法的集中表述。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现代竞技运动发展历史表明 :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各项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人们提起练举重,往往认为是在练“块儿”,所以,许多人不敢涉足举重运动,怕把肌肉练硬,关节练僵,影响长跑运动.其实,这是对举重运动的一种误解.运动实践和医学研究证明,举重是发展人体肌肉力量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当前,随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举重训练已不仅仅是举重运动员所独占的项目了,其他运动项目也在借助举重训练来促进其专项成绩的提高.如田径运动员,特别是跳、投项目的运动员,每年都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从事举重训练,以增强他们上下肢、腰腹部的肌肉力量.三大  相似文献   

14.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生物化学分离出来的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运动中生命的化学。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机体内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实现的,研究运动生化揭示人体在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中生命活动的本质,从而更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人的存在需要能量,体育运动需要的能量更大。供给人体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摄取来自太阳能的各级动、植物能库中的营养物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食物”。在这食物中做为能源的主要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作为能量的直接供给者是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征及价值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层次性的人力资源配置、极限性的人体运动能力开发、高投入性的物力财力、高介入性的现代科技手段、客观性的运动训练效果检验等方面,揭示现代运动训练的特征;阐明运动训练实践是对竞技体育价值潜在性的开发,运动训练是实现竞技体育价值的转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荷负量。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和制约,改变任何一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运动量的大小。【训练量】组成运动量的一个部分。指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计划中要求运动员完成作业的量。是离开生理负荷量来预定的一种训练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以提高专业业务水平。本文讲讲什么是运动解剖学?为什么要学习运动解剖学和怎样学习运动解剖学三个问题。一、什么是运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人体解剖学根据专业的需要分为医用解剖学、艺用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等。所以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育锻炼和训练对  相似文献   

18.
一、营养学的意义及其发展随着近年来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体育科学发达的国家已开始将运动营养学与训练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训练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从而促使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运动营养学是一门非常广泛的课题。它的作用是提供人体能量以适应运动强度的需要。营养是恢复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在机体中完成两种非常重要的机能,即能量供应机能和可塑性机能(修复被破坏了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92-99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适应性理论定义的界定,以及在运动训练中的科学定位和国内外对适应性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对运动训练中人体机能系统对应激源的适应性、运动训练负荷下的人体机能适应性、环境变化后人体机能系统的适应性进行阐述。结果表明,适应性理论是当前国际运动训练理论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0.
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