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是新闻的大敌。而以反映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为主的广播新闻音响,更应该真实、自然、生动。然而,现在有些记者抓住“音响具有听得着、看不见”的特点,在录音采访中做手脚,使音响掺杂着虚假成分。从一些虚假的音响中,笔者归纳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虚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它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坚持不断地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重视、警醒,但从目前状况看对于治理社会上的虚假新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梳理《新闻记者》2001年-2016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并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虚假新闻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提出治理虚假新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9):15-20
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具有了新的传播特性。作为一家带有新闻属性的技术公司,Facebook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并与专业的事实核查机构合作,治理平台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推动着平台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美国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泛滥的现状及原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Facebook治理虚假新闻的创新举措,在对Facebook虚假新闻治理进行反思后,最后提出了Facebook对中国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网络谣言是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源头。如何遏制谣言传播、治理虚假新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作为中国新闻界的行业组织,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8.
所谓虚假新闻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客观实际中存在的真实事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两则特殊虚假新闻产生及传播的原因、共同特点的分析,认为治理虚假新闻应做到加强新闻自律、落实惩戒机制和监督机制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低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目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经过治理已有所收敛,但低俗新闻却有上升势头.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上,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5,(7):1-1
近一个月来,全国各新闻单位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杜绝虚假不实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指示精神,迅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虚假新闻屡禁不止,说明这是一个顽症。我们必须出重拳打击虚假新闻,要像抓舆论导向一样抓治理虚假新闻的工作,统筹协调,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反转新闻"或舆情反转事件成为热词进入公众视野,不少人把"反转新闻"同假新闻、新闻失实直接混为一谈。通过对比分析"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和"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可知三者在内涵和危害上存在较大区别,需要采取分类治理,进行源头的"疏"与"堵",以达到系统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一、2019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中国的虚假新闻现象似乎进入一个兴盛与衰落的周期之中。经过2017年的一度"沉寂"和2018年的一时"繁荣",2019年的虚假新闻又陷入一种"凋零"的状态。课题组在遴选这一年度的典型案例时就发现,能够进入我们视野的案例不仅数量相当少,而且在典型性上也十分有限。一方面,不能否认近年来持续的虚假新闻专项治理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虚假新闻的"衰落"似乎也是专业新闻业在当下新的媒介环境中日趋式微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毫无疑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评论来说。看起来与采访不沾边,不是虚假报道的源头,但是,不靠谱的评论同样是虚假报道的表现形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在杜绝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方面,新闻评论同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虚假新闻泛滥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骐  贺福 《新闻传播》2006,(3):20-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来,这一不争的“生命学”命题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各种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去年中宣部特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打击虚假新闻的专项治理活动。本刊认为,治理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合,斩其根、断其原。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必须确保新闻真实性,以提高媒体公信力。为此,本刊特邀请新闻界专家、业内人士,就虚假新闻的抵制、防范等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媒体携手把新闻打假工作进行到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各种虚假新闻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误导了受众,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因此,规范网络新闻市场、维护网络新闻真实性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虚假新闻的表现着手,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郑桂珍 《视听》2016,(7):39-40
借壳民生新闻"上市"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要防范民生新闻中出现虚假新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道德、制度以及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建立起攻不破的网络。  相似文献   

20.
刘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29-13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泛滥,已经使新闻渐渐地失去了"生命"。虚假新闻如猛虎般吞噬着新闻的"生命",如何遏制虚假新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事!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传统的平面、广播媒体依旧占据主流,而新兴网络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影响,甚至深刻地改变着新闻的传播行为,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