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文学成为九十年代批评界关注的重点。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写作,仍然受到菲勒斯中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还是承担了男性对女性文学的一贯审美期待;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则提倡以身体来写作,作为突破男性中心话语霸权的最好方式。但是,当过分强调身体写作的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也在传媒炒作下发生了异化,主体意识逐渐消退。以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的女性写作在异军突起之后,是否面临着后继无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成为九十年代批评界关注的重点.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写作,仍然受到菲勒斯中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还是承担了男性对女性文学的一贯审美期待;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则提倡以身体来写作,作为突破男性中心话语霸权的最好方式.但是,当过分强调身体写作的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也在传媒炒作下发生了异化,主体意识逐渐消退.以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的女性写作在异军突起之后,是否面临着后继无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其主要根源在于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的不懈斗争中获得了一份能够“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女性一方面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和考问,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感受对女性生存状态做真实的关照与书写。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特征的分析,揭示了造成女性生存困境与被动地位的种种问题,为女性解放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从而在女性文学话语实践方面迈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后,于八十、九十年代趋向繁荣。究其因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获得了一份“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女性开始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与拷问,对女性生存状态作真实的观照与书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创作有两个高峰时期,其 一是女性觉醒并争取女权的“五·四”时代,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 记》等为代表。其二是女性反归自身的八、九十年代,这也是女性文学最 接近本真的性别写作的阶段。本文将重点论述的是第一个高峰时期的三位 女性作家丁玲、张爱玲、萧红。  相似文献   

8.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被讲述到女性自述的散文历程中指出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的独特意义,并简要剖析其生成原因;从文本中发掘出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精神特质,并指出作家的性别经验与文学的关系;进而指出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以张爱玲的作品为参照,以凌叔华、王安忆等现当代女作家的小说为对应,表现中国女性文学中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蒙昧、觉醒、批判与反省。其小说有着深刻的历史象喻,“绣枕意识”传达出的是几千来中国妇女的生活命运与历史轨迹。在菲勒斯中心(男权文化)里,女性在男权樊蓠桎梏下的呼喊与挣扎,是一部还没有充分被解构的历史。这有待于中国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性阅读强调性别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基本点在于主张以女性中心的眼光去看世界,看文学。女性阅读使我们发现,文学创作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男权意识和性别歧视现象,许多文本反映出男性创作者陈腐落后的妇女观;即使在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创作中,女性生活的真相也未能得到真实的表达;而传统文学批评实际上是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女性阅读面对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实,具有鲜明的颠覆性和批判性,充分体现着试图在文学中解构男性中心传统、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新女性小说是以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来叙事的文学,它以女性世界为叙述的中心内容和正宗地位,使男性退隐或被驱逐出叙事前台,并以凸显女性的内在经验、直率的身体写作和新的女性语言方式,大胆地背叛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叙事伦理,悖离男性话语为主流的文学传统,试图建构起女性叙事的新伦理,成为了一种心理蕴涵丰富的文学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变化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向的分析考察,阐述了对女性主义文学现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常以类型化的方式出现:一是身体写作;二是对女性主体性历史的虚构;三是对神圣母亲形象的解构;四是对姐妹情谊的建构。对这些主题进行辨析,发现误区,阐明意义,有利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更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以深刻的自觉,以倾覆男权话语的书写策略,以前所未有的主体意识和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的现实存在,迎来了她在规模和深度上的颠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在男性话语体系中进行着决绝而艰难的突围,否定男性秩序中既定的角色框定,把自我从男性依附、母性神话中剥离开来,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大众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大众文化品格王晖关键词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大众文化品格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大众文化的出现、成长乃至壮大成为可能①。而近代中国报业的兴起,又为生于兹,脱胎于此的中国非虚构文学(以本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初为其上下限)②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