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既然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引发"甲骨学",敦煌遗书的发现引发"敦煌学",那么作为一种高丽到朝鲜七百年间形成的文献形式——"燕行录",也应该能在世界历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邱瑞中教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燕行录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日:"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概就是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3.
何宝梅 《浙江档案》2005,(12):23-24
绍兴师爷是活跃在明末及清时期的幕友.他们是各级地方衙门中主官自行聘请的,协助处理政事的佐理人员.关于绍兴师爷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既然"师爷"前冠以"绍兴",那么凡是从事师爷行业的人都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4.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板桥深感"难得糊涂".以为"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放一着、退一步,是一种处世与交际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以看轻万物为手段,因为既然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重要,那么很多事端也就没有什么必要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6.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7.
农村报是一种面向农村的商品,发行报纸也就被叫成了"卖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要保证商品的质量,并要讲究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决定着经营的成败,对于农村报来说,在销售过程中所采取的营销策略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要是农民能够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这是中国古代对德的一种普遍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古代"君子之德"有了更新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唯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具备了现代社会的"君子之德",并以此来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人生才有动力,才能够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刘义权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一、思路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室是档案事业的基础".但在贯彻这一方针时,却存在着某种偏差.比如有一种倾向认为既然档案馆是主体,那么工作重点自然应在档案馆,而把档案室置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束草根:"业务指导"的重要性不必再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既然"业务指导"那么重要,那么"业务指导"是不是专业呢?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工作,在档案专业上并没有名分.<档案学词典>中没有这个术语,<档案管理学>论著中没有对它的论述研究.工作难做使业务指导人员沦为"雇佣工".这让人怀疑"业务指导"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月18日,《新民晚报》B6版刊登有《虎猫同宗》一文,文中说:"在动物学上,虎属于猫科动物,类虎古猫是现今虎的祖先。"这是毫无疑义的。文章还说:"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俗语画虎不成反类猫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有些猫的皮上还有虎纹,这种猫在西方称为tigecat。"既然"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那么能把老虎画得像猫的样子,已经不错了,可以说画"成"  相似文献   

12.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3.
一年书生活     
自从当上了编辑,读书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纯粹——无论眼前是一本书还是一叠书稿,应站在读者立场还是编者立场去审视它们,是一个时不时会浮出来让人暗自一惊的问题。既然无法避开它,那我在回顾过去一年的"书生活"时,就干脆以职务为界,将这些书分成"社内"与"社外"两类,对前者"内举不避亲",对后者"外举不避仇——"仇"字当然是玩笑话,无非是大家在一个大集市上摆摊,但凡对手拿出了叫人眼前一亮的新货,也要忍不住喊声好的,这既是读书人的兴之所至,也是有利于大集市整体繁荣的好事儿。  相似文献   

14.
既然所有的人都属于人口百分比中的"少数人",那么我们社会就要养成认真对待"少数人"的思路和眼光,不要忽视少数人的利益、不要以多数人的名义,剥夺少数人的利益,觉得可以将他们牺牲掉  相似文献   

15.
魏永征 《新闻记者》2008,(12):51-54
读了"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及其"依据部分",总的感觉良好,许多意见合理,条文措辞恰当,依据充分,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提交主管机关(指最高人民法院,下同).徐迅为首的课题组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在局部问题上,我有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意见,既然是提意见,就以意见为主,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那么"一词在媒体播报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误用、乱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那么"一词多出自青年影视人员、前方记者和现场主持人以及时空连线中.以8月4日央视五套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 00天特别节目为例,.时空连线"中几个记者对"那么"一词多次误用,相信收看了节目的细心观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另外,据笔者统计,央视一个从外地发回的现场连线报道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一连使用了8次"那么",以至于平均两三句话就有一个"那么";而这8次"那么"的使用,竟然没有几次是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17.
世界著名的编目条例AACR2和AACR2R设有一章"分析著录",我国第一部标准化编目条例<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也有一章"分析著录".本文试对这两大编目条例中的分析方法及性质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的分析著录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以供广大编目人员编目和修订规则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酒风最具规模的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堪称"饮坛北斗",而且写就了著名的酒文<酒德颂>而扬名至今.<酒德颂>虽是一篇短文,但其中却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一个地方或者一定区域集中收藏史料的特定机构。既然是收藏史料,那么,作为收藏者或者保管者就得对所藏史料有所了解,这是起码的要求,就像博物馆收藏文物要懂得识"物"一样;既然是特定机构,那么,占据着"史料基地与各方面利用中心"之便,其本身也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我国的档案机构,保管(史料)与研究(史料)往往是集于一体的,所以,才会造就像司马  相似文献   

20.
文建 《青年记者》2012,(22):47-48
透过喧嚣的表象不难发现,国外主流媒体的社交步伐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坚定和投入.在保持社交"热度"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种种举措,为自己设定"保护线",有选择、有限度、有保留地进入社交媒体."有限度社交",正是当前国外许多传统媒体应对社交媒体挑战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