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小说虽为虚构,但不是无源之水,其必定是作者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再根据自己情感表达需要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不能脱离创作时代和读者所处的时代及生活,并将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比照,方能读懂、读透小说的精要,塑造自我人格,迈入深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夏俊华 《语文天地》2012,(12):70-71
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人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贺锋 《现代语文》2006,(11):33-35
设计理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与个人生活,而现实中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因此,环境的描写就有很多的暗示和揭示作用。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从环境暗示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思考、体昧,辨析的能力,形成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深刻诠释作的写作意图,充分探究小说的主旨,学会暗示、揭示的分析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初步培养探究精神。从学习小说开始,会学、学会、学活语。  相似文献   

4.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是生活的产物,本从艺术真实性这个角度对其艺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5.
1924年,老舍25岁到了英国,为了学英文拼命地读小说,读了一些,手痒痒了,我为什么不写?老舍成为作家是伦敦的生活逼出来的。在伦敦生活孤独,不得不细读小说。当时老舍在东方学院的工资是年薪250英镑,后来增加到300英镑。1920年,老舍21岁时曾任“京师郊外劝学员”,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对生活的反映或呈现.而民俗是民族生活文化史的核心与主体。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会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融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事象。从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实践来看.每位作家也会把自己独有的生活画面带进自己的作品中去.使他的作品自觉不自觉地带有家乡风情民俗色彩,并打上自己思想、情感、性格的烙印。可见民俗风情与小说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小说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民俗风情,走人小说教学.可以为小说教学打开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  相似文献   

7.
张永红 《广西教育》2013,(38):63-64
有关《孔乙己》的研究很多,比如关于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已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的结构安排的研究,甚至是对课文中某一句话、某一个词的妙处的分析等,可以说不胜枚举,本文对这些内容都不再赘述。而是试图围绕小说《孔乙己》的原文,来猜想一下与孔乙己相关的几个生活问题。一、孔乙己有过妻室吗?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专家们向来认为准确深人的文本解读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的前提。可是我们解读小说时,习惯于从小说三要素人手,认为分析一下人物、情节、环境即可。实际上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即使是小小说,它以简短的篇幅写出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一个片断,仍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具有同样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定位张爱玲的小说《传奇》的题材于生活政治范畴,意在拨开解放政治系统下主流批评模式的浓雾,立足学性,寻找其在小说历史的连续性中的新发现,张爱玲的创作从生活政治题材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共同性;在生活政治认同与女性自我认同的相得中,以参差对照美学观照笔下女性的自觉的,庸俗的,迷失的自我认同,其远离男性话语,面向生活政治领域,开创了与女权主义不同的道路,发展了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学史上通俗小说大家。其小说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表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中国都市风貌。这种特定的小说题材,不仅形成了张恨水小说的创作个性--长处与短处并存,而且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处于本体论上的基础地位,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如此。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却缺乏正确、鲜明的导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无批判的消极适应性和缺少创造性对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造成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大学生将艺术的精神灌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作艺术品一样去创造,使日常生活情趣化、个性化、纯净化、理想化,并在此过程中塑造完美的自我,成就理想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对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为高校在课堂设置、教学形式、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及体育设施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审美言说使人与自身、与外部整体世界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并确立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平等交流关系;包括“一切活动和行为”在内的实践活动,既是关系性的也是超越性的,关系性使人既成为个体的也成为社会的人,超越性使人在自由创造中打开了通往审美的理想之路。在西方美学框架内展开的生命美学的言说方式,并未向人们昭示出全新的美学意义,没能真正架通人生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精神桥梁。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契机,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学生职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终身体育的内涵、发展趋势以及与高校体育发展的关系,探讨了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改革中贯彻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反映当时伟大时代的镜子 :表现了唐代人士渴望展示才华和人生价值 ,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壮丽 ,折射出时代的繁荣和鼎盛 ;在爱情诗领域里 ,也同样挥洒得感天动地 ,美艳雄奇 ,酣畅淋漓而不失温柔缠绵之致 ;即使是表现离情别绪、家国之痛这类感伤题材 ,唐人也涂抹得气势磅礴、深沉博大、豪情浪漫 ,表现出坚挺、达观的唐人风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它的历史观点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探求毛泽东的历史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高职体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有:在健康课中进行生命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中进行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应对紧急危险能力: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9.
T.S.艾略特持有强烈的基督教人生观,并对宗教与社会、政治、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精辟的洞见。作为一名杰出的宗教诗人,艾略特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悲观绝望,到危机意识,渴望拯救,最后发展到在宗教中找到庇护与希望。并且,这位了不起的诗歌大师把自己的思想付诸独特而具魅力的诗歌形式,他的作品构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有机体,充分展示了作的思想发展过程和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都市小品文是对于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语境下都市散文创作较为恰当的概括,即:都市小品文是指创作主体以一个都市人的身份,对都市日常生活有自己一番独特的体悟和感触,用轻松的文笔写成的篇幅短小的散文.都市小品文多见于报刊杂志,是繁荣的报业成全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