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冬日的林子》是艾青的一首很特别的小诗。与他的其它诗比起来,这首诗很少涉及政治和民族的寓意。这首诗之所以让人感到一种美丽和幸福,是因为它写得简单真实而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2.
《断章》是卞之琳先生1935年创作的一首小诗。取名为“断章”,是因为该诗为诗人从许多诗歌中断取佳句而成。这首诗精致而典雅,简约而丰赡,亲切而含蓄,显示出了一种别具风韵的美。一、朦胧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泗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相似文献   

3.
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它之所以达到如此效果.是因为诗中所表现精巧的构思美、高大的形象美、壮阔的意境美、强烈的情感美、和谐的韵律美和修辞的文采美达到完美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采用反复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体会诗中美的韵味,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在众多写母亲的诗歌中,这是我唯一能记全的一首诗,一是因为它短,二是因为它精。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鲁山和鲁山县在历史上都很有名,鲁山县的有名是因为唐代的元德秀曾做过鲁山县令,而鲁山的有名却是因为梅尧臣的这首《鲁山山行》诗:适与野兴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这首诗大约作于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也称康定  相似文献   

8.
<正> 永乐闲居,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长达三年,是诗人的思想的一个转折时期。诗人清理了自己少年至中年时期的思绪;体味了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和温馨的家居生活;诗风也为之一变,写下了不少的隐逸诗和田园诗。 李商隐的隐逸诗和田园诗,过去一直不受重视。研究者们只重点着眼于诗人的政治诗,爱情诗和抒情诗。造成这种受冷遇的原因一是因为这类诗数量不多,在其六百余首诗作中只不过二十余首,所占比例不大。二是因为这类诗界限难分,有的是抒怀诗中有隐逸的成份,有  相似文献   

9.
诗歌要有音乐性,这不仅表现在押韵(yun)上,还表现在内容的安排上。一首诗有了音乐性,不但有趣(qu),还好记。学习诗歌课文,要多多朗诵(lang song),在朗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首诗很容易朗诵,也很容易记忆,这是因为它用有音乐性  相似文献   

10.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是因为它不令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使人陶醉,而且以诗中蕴含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强烈地震憾着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邵燕祥是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自然多属于新诗。但当我们读起他这首《沉默的芭蕉》时,我们却感受到古典诗歌般的韵味.小夜曲似的意境.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一首小诗,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反映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的一种深层心理,即对美好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Naomi Lazard(瑶密·娜萨德)写了一组以公告为名,以美国越南战争为写作背景的反战诗。《来自前线消息的公告》正是这组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从变异和歧义角度,分析该诗在选词搭配、语域转换和意象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使用,发现这首诗的魅力因为不同寻常的文体特色而大放光彩,同时对该诗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困难重重的诗词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树立五种观念,这五种观念也可以说是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这五种观念是:整体观、感情观、诵读观、技法观、修辞观。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五种观念一一论之。 一、必须明确该诗和诗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和该诗与诗人的关系及影响,笔者把这一点称为诗词教学的整体观。一首诗或词相对于诗词之河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但进行这首诗或词的教学必须明了这首诗或词在诗史上,在诗人的整体创作中所占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仅把这首诗或词当作一滴水,而是把它看作诗词之河的一滴水,以其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境界。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相对于戴望舒来说,既是诗人的成  相似文献   

15.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该诗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作品.这首诗的语调坚强、乐观,体现了面对人生不畏缩的勇气,为后人广泛传诵,也是第一首汉译的英诗.本文采用了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的三个译本,分别从用词、翻译技巧和诗的韵律三方对该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走近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徐志摩,是因为他的一首诗《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清词丽句,好似有一种柔婉的魔力瞬时吸引住了我。多少次魂牵梦萦,我发疯似地想了解他的履历、他的思想、他的骇世之作。我跑遍这小县城里的大小书店,终于买来了一本《徐志摩诗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 ,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该诗所言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 ,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 ,与戴叔伦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 ,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 ,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19.
解读何为     
趁着何为这次来香港访问,我向心仪已久的作家开口了。我告诉他:我是在读高三那年读到他这篇《第二次考试》的,当时的感受是读诗,读一首诗味葱茏的诗。这是因为,我当时迷上缪斯,读的是诗,写的也是诗,而且有一组诗《马来亚狱中诗抄》很快就要在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上发表。我正是把他的这篇散文当作诗来读的,因为它太像诗了。一个多美好的灵魂,一曲又一曲多美好的歌声,一圈又一圈多美好的涟漪……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刘艳平 《成才之路》2010,(17):54-54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做好题的基础是读懂诗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读懂诗歌的切入角度。先看下面一首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完此诗后,你认为这首诗是写什么的?给人的感觉是写水塘清澈如镜,是因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