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中的差错,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编校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因误解词义而出现的常见差错。现将有关字、词作一分析,供参考。 一,宣、渲。 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渲泄”  相似文献   

2.
编校质量是衡量一种出版物优劣的重要尺度。比较各类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高低,必须借助于统一的差错认定标准。如果标准本身五花八门,就会造成编校人员无所适从,使差错的认定工作缺乏权威。目前,仅表现数字或数值范围的连接号“~”的使用上就出现有各行其是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刘莹 《出版广角》2018,(14):53-55
编校人员要胜任编校工作,除了在高度的责任心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支撑下尽力履行职业操守,一些易被忽视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编校人员对差错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先天拥有的,更需要后天辅以训练、强化和保持,编校人员应该在编校实践中有意地培养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1994,(4)
永恒主题:减少差错·编者·办报办刊要把差错消灭,一时还做不到。但像目前那样差错信手可拈,读者怨声不断,也很不正常。差错多的主要原因是办报(刊)人责任心差,编校质量低。在1992年,全国搞了几次党报系列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我省对市、地报也搞了一次,曾一度...  相似文献   

5.
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者必须常思、常想的问题.除学识性、责任心及经验性等因素外,对差错的敏感性也不应忽视,编校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培养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出版物在用词和用字等方面,差错很多,应该引起我们采编人员的重视。笔者就在大众传媒中常见的部分差错,举几例略加分析,并就教于新闻出版界同行。 ①我们不愿看到中美关系恶化,但这不完全取决于中方(见《光明日报》1991年5月10日一版)。 ②回顾这15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与时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分析编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时 ,人们往往把一本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归咎于编校人员(尤其是责任编辑) ,归咎于编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和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毋庸讳言 ,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的责任心 ,对图书的编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但是 ,也应当看到 ,第一 ,对于一本图书来说 ,从确定选题到最终装订成书 ,要经过若干环节、多人参与 ,这些环节和参与者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着包括编校质量在内的图书的整体质量 ;第二 ,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这些环节 ,或以“惯常的”、不健全的、缺乏规范的运行方式 ,或由于当今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8.
浅谈校对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差错率超过规定标准,原因是多样的,有编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原因,有编校人员水平的原因、有校对人员工作量与编辑发稿量之间关系的原因……大家公认的原因之一是:编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是图书编校质量低的主要因素.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9.
周振明 《新闻世界》2023,(11):102-104
近年来,部分图书的编校质量令人担忧,读者反应较大。除常见的编校差错之外,书中还存在一些隐蔽差错,如封面、扉页、版权页内容不一致,目录内容与正文不一致,下厂印刷后发现图片模糊不清,等等。编校人员想要消灭这些“潜伏”的差错,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敢于质疑,耐心求证,多读编校用书以及相关专业书籍以增加知识储备,重视印前检查,分块分类进行通览,熟练运用各类审校辅助软件,多向资深编辑请教。  相似文献   

10.
图书报刊差错多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中除职业道德、业务素养水平等有重大影响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业务功底扎实的编辑负责编校的书刊出版后,也会懊丧地发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这种情况对于采用电脑排版和因人手少实行编校合一的报刊可能更为突出。 编辑、校对是独特的精神劳动,编校人员必须具有与从事这种劳动相应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包括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克服阅读认知整体效应的负面影响和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态度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出版物的一些差错与编辑对作者文稿态度上存在的偏差有一定关系。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下两种主要不良倾向。 1.迷信权威。当前,一些图书报刊喜欢约请名人撰稿、题词,以提高档次,吸引读者。诚然,利用“名人效应”,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出版策略,但对这些“名人”:著名专家、学者、领  相似文献   

11.
米戎 《现代出版》2011,(3):47-49
质检工作的任务是检查编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还有差错遗留在待印清样中。然而差错是个整体概念,需要质检者在操作中去具体化。比较典型的差错,大多因为思维上不经推敲、知识量不够和工作粗枝大叶造成的。这些差错的存在折射出编辑处理稿件时在思维、学识和责任心等方面还存有不足,而这恰恰是做好任何工作,尤其是编辑工作不可欠缺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字差错源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自身,具有严肃的品格,理应善待之.但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却有少数文字工作者忽视文字的严肃性,笔端不慎,识辨不严,造成一些文字差错.笔者在出版社做编校工作12年,在编校书稿、阅读图书报刊中,见到过许多的文字差错,感慨颇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是我们出版社编校人员常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3.
孟颖  米戎 《现代出版》2011,(1):47-49
图书中差错遗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编校者的责任心、文化素质及经验不足之外,对差错的警觉性不高或是不能持续保持对差错的警觉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编校者无法预知差错在何处、以何种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觉性.做到“夕惕若厉”。  相似文献   

14.
和悦 《新闻窗》2011,(4):125-126
当前许多报纸的编校质量让人不敢恭维,"无错不成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报纸差错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责任心的缺失;而差错泛滥的技术原因,则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电脑录入失误以及有关规范实施不力等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5.
去年四五月份,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部分新闻出版界资深人士对省内报纸的编校质量作了一次抽查: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全省70家公开出版的各类报纸,大多数重视编校质量,并且取得了成效:然而,这并不是说报纸的编校质量已经很不错了,可以沾沾自喜了。事实上,不少报纸的差错还是比较多的,有的还是相当严重的。有些报纸的总差错率虽然没有超标,但个别版面或专刊的差错率已超出了标准。为了努力杜绝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编校质量,我们特请参与此次编校质量抽查的吴有德、余丹同志,将报纸差错情况综合分类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出版物种类数量每年都不断增加,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也因出版周期的缩短而日益凸显。其中,地名差错是常见的一类,这类差错主要有书写错误、资料错误、年代错误、知识错误四个方面。这些错误隐蔽性强,需要编辑培养自己别样的职业敏感,多查考,严把关。  相似文献   

17.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无错不成书。"这话似乎是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一个安慰——要消灭图书差错颇不容易,因而一本书出点错误也算不了什么问题。说来也是,图书可能出错的情况也太多了:如作者笔误或作者粗制滥造,而我们的编辑人员又未能发现或未进行认真修改;如原稿字迹潦草,排版人员误排;再如排校失误或编辑、校对人员改错了;等等。看来,要消灭出版物上的差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出版这一方面来说,窃以为  相似文献   

19.
“无错不成书”,几乎已成为当今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了。的确,书籍报刊中出现差错的情况现已相当普遍和严重,它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对此反应相当强烈。为此,对当今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原因作一番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求从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纠错措施,防止差错继续出现,已成为新闻出版界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为陈引玉之言,我不揣冒昧,略抒管见,并以此就正于方家同行及广大读者。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错的根源不明,纠错的措施不力。对于书籍报刊中出现的差错,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打字在报纸出版业的广泛运用,无疑给报纸的编校工作带来快捷、方便。同时,也给新时期编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对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当说,绝大多数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都是认真的、负责的,并且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的,但为什么仍不断出现错误?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电脑打出的初样差错中分析,便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