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05年,是陈天华思想冲突最激烈的一年。他的民主共和理念逐渐走向成熟理性,而他的悲观失望却无法排解,最终选择了以身殉道,蹈海自杀  相似文献   

2.
岳麓书院有一幅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对联,其联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清末有人评价:"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湘文化渊远,楚地英才辈出,这是湖南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岳麓书院有一幅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对联,其联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清末有人评价:"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湘文化渊远,楚地英才辈出,这是湖南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湖南自古就是人杰地灵文化繁荣之地,南宋时期形成的"湖湘学派"体现了湖湘学人思想进步,敢为天下先的美德以及浩然独立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融合精神.时至今日,作为区域文化的湖湘学派依旧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对"电视湘军"的崛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 ,从文化的层面上 ,审视一下湖南电视现象的内涵、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人文效应 ,对探求湖湘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无裨益的。一、湖南电视是湖湘文化的载体 ,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湖南电视立足湖南 ,面向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湖南的父老乡亲。按照接近性的原理 ,湖南的父老乡亲最关心的是其周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环境。受众需求是电视赖以立身发展的基础 ,所以湖南电视不管是履行职责还是出于自身的生存需求 ,都必然传承湖湘文化 ,成为湖湘文化的载体。湖南丰富的人文资源 ,独特…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独特而颇具影响的一支,自明清以来多次对历史脉络产生过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地处内陆的湖南在经济发展上虽不及沿海,却在文化传媒领域打造出一支极具湖湘特色的队伍.相对于"出版湘军""电视湘军"的波澜壮阔,"报业湘军"似乎并不引人瞩目,但实际上长沙报业并不平静.经过十多年与电视"抢食"、与同业PK的磨练,"报业湘军"已成长为一支办报有经验、办网有特色、办新媒体有想法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应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评论中心的邀请,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文彬2007年4月7日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湖南电视的文化密码》的演讲,这是中国内地传媒界人士第一次登上哈佛的讲坛。从湖湘文化的渊源到《超级女声》的价值主张,魏文彬在演讲中生动地阐述了湖南电视现象与其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由于湖南电视独特的文化气质及其在海外的影响力,魏文彬的这次演讲在美国引起了学术界和传媒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刊以《湖湘文化与电视湘军》为题,刊发演讲稿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杨明珠 《出版广角》2019,(12):58-60
《湖湘英烈》是湖南日报社打造的一个新媒体品牌栏目,该专栏依托“新湖南”客户端,以图文、视频、H5等多媒体形式,讲述感人至深的湖南先烈故事,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不仅激发全国人民向英雄致敬和向英雄学习的情怀,也体现了“新湖南”作为党报移动端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湖湘英烈》充分挖掘湖湘英烈的史实资源,打造内容鲜活的融媒产品,形成了较大的传播影响力,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3,(S6):143-144
<正>鲁迅与秋瑾同为浙江绍兴人,早年同在日本留学,虽然经历相似,却在近代民主革命历程里走着别样路途。笔者选取鲁迅和秋瑾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一、战士招牌的赞歌与警惕1905年,陈天华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宋教仁、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已呈现多模态化,人类进入"读图时代".湖湘文化是湖南精神的体现,湖湘文化的传播应趋时应变,借助新媒介的传播优势,发挥多模态传播功能,提高受众的接受度,讲好湖湘故事,以提升湖湘文化的传播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函汇诗词、书法的《长沙百咏》是否价值斐然,我先不作预言和先知,封面题签是文怀沙先生欣然命笔,老人还和李泽厚、易中天、王鲁湘,四大当红名家一一写出分量厚重的序文,支持湖湘后生构思有为、奔波无悔的毅力和精神。编者刘汉辉博士可以说是一名普通市民,久受湖湘文化熏染,依凭"以文立市"的发展战略辑录优秀诗词,彰显古韵沉雄秀雅、今音大气深情的魅力,自屈原伊始降至当代健在者,精选出128首蕴涵湖湘性格的诗词,对长沙作一次史的写真。  相似文献   

12.
市场环境湘江在湖湘儿女心中,是最深情最宽广的母亲河,渊源流长的湖湘文化也因之更添血性与浪漫。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在视察省文联工作时提出,"希望全省文艺家以礼赞湘江为题,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各种文艺作品,来赞美和讴歌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潇湘晨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湖湘热  相似文献   

13.
立足本土美国传播学者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指出:“所谓传播媒介的定位,是指一个传播媒介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应。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的类型以及该传媒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①即传媒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湖南电视和凤凰卫视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文化。1.地域本土特色。湖南电视位于革命之乡──湖南,其受众也主要以湖南人民为主。作为地方电视台,湖南电视立足湖南,紧紧依托湖湘文化。湖南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4.
单厚军 《传媒》2001,(11):16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远离政治、不关心政治的消极心态.有些报纸,特别是一些文化生活类报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淡化新闻宣传的政治属性和不注重舆论导向的错误思想,单纯追求"卖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党性和舆论导向于不顾,这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11,(9):1-1
“挥毫当待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戎马一生的南宋诗人陆游从江西到湖南遇旧人时的感慨之作。在湖南组织抗金的他,深叹湖湘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在他的《草书歌行》中也咏叹着湖南的文化氛围。是的。诚如大师所言:“挥毫当待江山助。”对江山热土的感悟,是湖南文化的源泉。这片钟毓灵秀而又灾难深重的土地.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湖南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坚毅、不屈、顽强进取的湖湘精神。长沙大火后.田汉写出了“犹有不灭雄俊气,再从焦土造湖南”的辉煌诗句。这正是湖南精神与湖南文化的最真写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舆论领袖的"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一个舆论事件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话语总能够影响其周围人群的意见、选择,我们说,这些人士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10,(1):F0002-F0002
近代史上,湘军的崛起是个传奇。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是晚清历史上有名的湖南名言,其中,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被史学界称为“中兴三名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分众阅读"的阅读文化学原理及"分地读物推广"的方法论,阐发了湖湘文化的知识内涵和湖南地方文献资源的文化底蕴,指出湖南地方文献资源不仅是湖湘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具有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和校园阅读推广的知识接受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嘉兴人又称天中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