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从立法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家+省+市十县”的4级保护体系也可以看出我国举全国之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部署。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察自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近年来相关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步入法制化阶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  相似文献   

3.
戴雨悠 《声屏世界》2016,(11):34-36
2011年6月,我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和文化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为积极配合国家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江苏省文化厅分批次下达文书让江苏各地积极申报非遗项目。2014年,大型非遗专题片《非遗江苏》项目正式启动,2015年春节期间在江苏国际频道播出。一经播出,便获得关注。本文试图对《非遗江苏》进行解构,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表现手法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及对图书馆的职责规定,总结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的经验,为民族地区图书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行了表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2011年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2006年2月,我国首次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2006年6月10日为首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全社会开始行动起来,共同保卫我们的文化财富。面对这样的形势,档案馆是否有必要参与保护?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措施才能发挥其作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03年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世界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热潮。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壮  谭宏 《新闻爱好者》2007,(12):22-23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该组织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保护和促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联合国的层面,继2005年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之后,又于2008年出台了《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并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应然主体,也是实然主体。一方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高校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提升其可见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是高校担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的有效路径。高校的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耦合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专业性需要高校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需要"新文科"视角,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亟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相似文献   

13.
2014年7月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后申遗时代"。较之前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申报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为重心,"后申遗时代"非遗保护最为迫切、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探讨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科学有效地传承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语境之下,如何建设多元化非遗保护队伍,以促使不同保护主体形成合力,是今后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多元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同模式和路径,也是新阶段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由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非遗保护必须遵循契约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都是非遗保护的国际契约,目的是确保每个缔约国都能基于自由、平等、互惠、守信的理念来保护非遗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的两个面相,前者强调自由、平等、互惠与守信是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后者强调代际公平、和谐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二者互为依据,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制定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无形文化遗产又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的记忆,属于传统的民间文化。2011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所指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指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记忆,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的上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博物馆研究》2007,(2):68-72,88
2004年,自我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讨和实践工作已进行了两年有余,尽管业界及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已有所认知和了解,但是保护工作的开展依旧处在雏形阶段。现阶段各地方对"申遗"工作兴致颇高,但对保护工作如何开展尚缺乏认真和有效的探讨,笔者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及博物馆在这项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谈点粗浅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湖北省文化厅牵头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古籍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于2月22日在武汉市武昌召开。本次联席会的主要议题为:报告全省2010年非遗保护、共享工程和古籍保护工作情况及2011  相似文献   

18.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加上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濒临消亡境地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的共识,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尚未出台。笔者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为图书馆等社会机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提出了义务要求。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发挥图书馆在非遗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图书馆应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人员、技术等优势,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具体工作之中,为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试述档案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