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持续已近十年了了,在学者的广泛参与下.它已从政治层面转向了学术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传统学科的发展革新和学者的安身立命等需求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化,即依据传统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类型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代际传承的精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建立独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能否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论点.乌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蕴含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模式,为保护、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努力.但在经济效益主导下,也产生了“空心化开发”、缺乏特色文化、文化氛围遭损、商业化严重等弊端.为此,应当通过合理引导原住居民、开发品牌文化、限制客流、合理降价等手段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宋俊华  黄纯 《文化遗产》2013,(4):58-67,158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演剧空间从纯商业性的戏院转变为商业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备的城市文化空间;其二,城市演剧淡化了传统的历史、情爱、神仙等题材的剧目,大大突出了现实、政治题材的剧目;其三,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演剧格局,形成了以商业演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其四,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的演出形态、传承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了新的演剧业态。民国时期广州的市政建设,改变了广州演剧的原有业态和历史进程,开启了近代政府干预演剧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生存仍然是传统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神性、俗性是传统戏剧的两面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贯穿于传统戏剧的整个发展历史,从起源的因俗入神、神俗交通,到形态的出神入俗、俗神兼备,最后到功能的因神而俗、亦神亦俗,传统戏剧始终徘徊于神、俗之间。作为实现人神沟通、人神合一的神性装扮与作为娱乐、政治、经济手段的俗性表演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二者的联系之中,我们既能了解传统戏剧形态、功能演变的内在规律,又能认识传统戏剧生存与传承的内在机制。这是思考传统戏剧当代命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三国》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重在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但也写了不少女性人物.本文拟从价值学角度探索其中的女性问题,发现《三国》的女性价值具有明显被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生命价值的权力化,婚姻价值的政治化和人格价值的男性化.且她们的被异化显然与她们所处的群雄争霸的封建乱世密切相关,她们实际上成了男性统治者权力角逐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的兴起,促使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反思,也开启了用生态学方法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用生态学方法考察戏曲,我们发现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如剧本生态、传播与传承生态、价值生态等,为戏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宋俊华  钟福新  邓剑 《文化遗产》2010,(3):152-156,161-162
龙门农民画具有浓郁岭南特色,与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鼎足,但相对于后两者,龙门农民画产业化程度还不高。龙门农民画除了采用传统产业化模式外,要充分利用其特色优势,走品牌化、差异化、链条化和可持续化的产业化路线。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原则与传承人群培训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规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约精神和伦理原则的,也是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会面临一定的伦理风险,因此,要坚持四项基本伦理原则:以"道"为主,"道"、"器"兼修的原则;以"内"为主,"内"、"外"协调的原则;以"传承"为主,"传承"、"发展"结合的原则,以"自律"为主,"自律"、"他律"配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宋俊华 《文化遗产》2016,(4):57-64,158
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难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源头上创新非遗保护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非遗供给的保守、僵化及与需求的错位,导致了非遗生产与供给活力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导致了非遗保护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态势。因此,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非遗供给的结构、内容与机制,把非遗保护纳入社区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文化供给体系中,创新非遗保护机制,激发非遗生产活力,打通供给与需求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是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