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亚东  杜栋 《科技管理研究》2002,22(6):45-46,50
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而开发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计算机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相关评价方法综述的基础上,选择数据包络分析(DEA)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DEA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进行最优值分析、规模收益分析、投影分析,确定了相对有效的企业并对非有效企业提出了调整方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DEA评价法可以为企业与政府制定科技发展策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DEA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燕云 《科技与管理》2004,6(1):106-109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综合指数状态,再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可真正反映人的有效主观努力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AHP)测算综合指数状态,再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可真正反映人的有效主观努力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的慨念和评价方法,经过对创新能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优化指标,建立了操作性很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对创新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只重视技术引进,不重视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而将技术创新突出市场定位、切实做到与市场相结合的企业更是寥若晨星。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对几个省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说明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以近年江苏各市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数据包络方法,建立C2R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DEA的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DEA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有效的DEA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26个省市地区的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改进后的DEA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黑箱"问题,结论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过分重视中间成果、而对于商品化阶段重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文章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对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和比较分析,为企业正确选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DEA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有效的DEA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26个省市地区的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改进后的DEA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黑箱”问题,结论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过分重视中间成果、而对于商品化阶段重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持续领先能力及其DEA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企业持久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的结果,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应该能够综合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和领先性.文章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持续能力和领先能力概念,定义了基于相对效率指数的企业技术创新持续领先能力度量方法;通过引入理想决策单元,建立了能区分有效单元的企业技术创新持续领先能力DEA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六家汽车行业上市企业连续四年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最优化,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通过对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问卷调研获得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得出了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成果化和成果产业化两阶段的创新效率以及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上海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四类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达到了相对最优化,其余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考虑不同区域对技术创新资源的竞争性及技术创新效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DEA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和差异驱动方法的动态评价模型,以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所含9个省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开展了实证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一套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分析资源配置效率,结论是绝大部分地市企业技术中心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高。根据DEA"投影原理"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以便获得最大技术效率。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按有效值单元不能作完全排序的缺陷,利用改进的DEA模型对浙江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按改进的有效值再排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并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未必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文运用Bootstrap修正的DEA-tobit模型,对2018年21家从事生物质发电业务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生物质发电企业经Bootstrap调整的DEA效率显著低于初始DEA效率值;生物质发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不同企业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化程度,产业链完善程度,废弃物处理量和运营能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治理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15家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电力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方法中BC2模型,采用2002—2012年我国电力产业相关数据,分析评价电力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提出有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提升较快,而规模效率和科研人员及经费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