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刊主办的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接着登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这是文学青年较常走的一条成长路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坛的少年作家阵容日渐扩大--比如"80后"作家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惠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是由改版后的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文学赛事.分析<萌芽>这一个案,可以清晰见出青年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期刊的托举,而文学期刊的成功也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二者互为资源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生态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件恐怕要数"韩白之争"了.争论双方都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一方是"80后"中的明星作家韩寒,一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先生.论战起因是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6期,后搁入白烨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  相似文献   

3.
"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后"并不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而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写作群体.他们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郭敬明(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张悦然(代表作<樱桃之远>),等等.  相似文献   

4.
今年图书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青春文学的衰落.随着"80后"标签的日益失色,在很多新锐作家加入"80后"作家群体的同时,同样多的"80后"成员纷纷选择了告别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5.
卡里戈往事     
作家群体涉及50后、70后、80后,十位当今文坛一线的作家。这十位作家分别是:方方、残雪、刘索拉、马原、蒋韵、朱文颖、蔡骏、安意如、七堇年、苏小懒。  相似文献   

6.
"80后"文学一方面在内容上尽情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成长过程,一方面过多的依赖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这也就使得80后文学的受众群体也局限于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80后、90后的特定群体区域,"窄众化"趋势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如今要想探究谁是第一个喊出"80后"词汇的人恐怕还有些枉然,这个词汇的始作佣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80后"如今成全了包装"80后"作家的某些出版社、某些书商、制造"80后"花边新闻、八卦新闻的某些报刊、网站.  相似文献   

8.
2006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件恐怕要数“韩白之争”了。争论双方都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一方是“80后”中的明星作家韩寒,一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先生。论战起因是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6期,后搁入白烨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文章认为,“80后”作家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票友”,尚未进入文坛,因为他们很少在文学期刊上亮相。该文一出,立即引起“80后”作家韩寒的强烈反应,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篇题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的文章,对当…  相似文献   

9.
"80后"这一概念从一出现就被贴上了标签,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有一定的偏颇,媒体的报道当然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报道的分析来探讨其报道特色,以及报道中是否存在对"80后"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家出版社大手笔邀请由河南省省委宣传部赵素萍部长带领的河南省作家代表团出席和加盟中国作家馆,打造"文学中原崛起"这一主题,正式把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众多河南籍作家推向世界,而正因如此,在今年的图博会上,由作家出版社打造的中国作家馆成为整个展览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广泛关注. 在当今文坛,文学豫军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其成就、影响、地位已得到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豫军确实在中国文坛起着中坚的作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之时,河南就有‘农村题材’创作系列研讨会,并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文学豫军’的概念,河南文学的组织者于黑丁、南丁等老一代作家为河南文学创作抓住机遇、适时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 关心文学的人大概还记得发生在2006年初的那场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争论双方的焦点就是"80后"是不是真正的作家,他们写的是不是真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近日,郭敬明被正式任命为长江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将全面主抓青春类图书及杂志体系建设.由此,年仅25岁的郭敬明成为"80后"青年作家中担任出版社社级领导职务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许哲 《新闻爱好者》2011,(7):111-113
当下的大学生,开始了由"80后"向"90后"的过渡。"80后"的称谓源自文学界,原被指代于1980年后出生的作家群体,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①。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 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 色。自此,轰轰烈烈地告别“80后”的活动进入公众视听,数十 位知名“80后”写手集体签名要告别“80后”这个群体。 针对“80后”写作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本刊 今年第一期采访过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组文章进行过讨 论,而这次的“告别”宣言究竟意味着“80后”的集体告别还是 又一次商业炒作?本刊再次走访白烨请他对此发表看法,并发 表眉睫的文章及“80后”作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所谓"80后",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一个在我国拥有约2亿人的庞大群体.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身处一个相对开放、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很多,与其父兄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温和地用"暧昧的日本"来涵括自己同胞的群体品性.其实,暧昧只是缺乏内省精神的日本所显露出的一种外在的表象.  相似文献   

19.
正"民族国家"是一个具备多重镜像的形象,而文学则一直是此形象的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想象方式。对1937—1949年的香港"南来作家"群体来说,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成为了他们在战时进行写作、思考时无法规避的最大主题。在战争年代,作家个人生存记忆与时代相重合,个体的诉说因转化为对民族、国家的书写而获得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侯桂新的《文坛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国文坛上有那么一批作家,居住在繁华都市舒适的寓所,身着名牌服饰,一出入于灯红酒绿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