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樊文芳 《中学教育》2019,16(6):36-42
培养大批专家型教师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必然要求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对专家型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经验型、理性化和智慧型三个知识层次和自在、自知、自为三个自我建构层次,是教师对教学"惯习"的认识和积累、形成和运用及主动建构新教学"惯习"的过程。对此,提出了要通过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知,激发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的热情及加强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等多方面着手,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师范生入职教师教育中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课程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教育特色不足等现实问题。高度重视改革的标准化、加强教师标准的约束力、强调"学校体验"的全过程性以及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等是英国改革入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要从思想认识、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入职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入职教师的教育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为了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办学单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教育理论教学应亲近实践.主动和实践对接;教育教学技能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培养,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师德教育宜平实、细化,在教育生活q-落实。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师的培养应以能力为重,突出其实践性.在目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背景下,要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职前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中具有获得实践性知识、生成实践性智慧、丰富专业体验、提升专业能力等价值.要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准确定位多维实践教学目标,构建"全实践"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U-S协同机制、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思考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意义及机制,并着重探究了通过个体教育实践、实践性知识共享、现代信息网络等路径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6,(5):85-90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学知识的落脚点。但是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存在智育取向教育理念和技能型学习观的矛盾,以及内部指导机制和外部实践环境的缺乏等不足,导致了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失。为此,可以采取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取向、开展儿童研究,培养关注他者,以及阅读教研文献,以研促教等方式提升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存在着一种比较鲜明的“实践性”偏狭,即研究者倾向于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为一种教师仅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似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生成和发展其实践性知识的唯一来源。这使得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远离教育理论知识,两种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独立的假象。实践性只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根本性,实践性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教育理论知识参与教师识别和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起价值导向作用,深化教师反思的活动,是教师交流拓展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实践的社会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辨析两种不同的教学实践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可以为教学研究的转型和教师教育模式的改善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其运作方式包括:课题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专家引领方式、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与实训教学是高师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验与实训室是实验与实训教学的载体和组织形式,对其进行科学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在分析教师教育实验与实训室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实验与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对如何更好地构建教师教育实验与实训中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完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学术性"以及受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深层次影响。高师院校设置教育类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应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进程。通过设置条件性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基础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研究意识;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16.
卓越教师培养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的新主题,实践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实践是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要环节。教育实践具有主体性、情景性、智慧性、反思性、本体性等品性。教育实践以教育理论为前提,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深度融合。构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模式,需要创新教育实践机制,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体;完善教育实践内容,构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统筹教育实践时间,使教育实践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拓展教育实践空间,建立多种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8.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特色是指举办教师教育的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在促进教师发展的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持久稳定的办学模式和学校文化。其本质特性表现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实践的人本性、教育文化的民族性。教师教育特色在培养对象和模式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科研优先,引领方向;教研并重,打造特色;教学为本,服务地方分别是建设有教师教育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