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一定的阶级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在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有所创新,让“两课”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备课要三管齐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创新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创新。“两课”的备课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精益求精,三管齐下,即备教材教法、备教师、备学生。1.备教材教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  相似文献   

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备课?备课应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备教材。于漪备课法指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需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贯彻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备好课对于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防止教学中的盲目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意义重大。那么,体育教师备课备什么?备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及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及程序,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2.设计力行“简约”。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  相似文献   

7.
鲍利波 《考试周刊》2009,(49):71-71
“教师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材”。这是时时回响在我们耳畔的一句话。备教材。即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蕴藏着的意图。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是否真的弄懂了教材中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问题”呢?是否真的清晰地表达了教材所蕴含的意图了呢?下面我结合与张志虹老师同时处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一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要备好一节成功的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成功的课?通过实践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六备”、“六有”。一、备大纲,脑中有纲教学大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因此,备课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内容,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在认清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本年级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掌握重、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备课是我校在备课上新路子的起点。“双循环”备课是第一次的备课,大家在商讨、探究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再由指定主备人来拟写比较详的教案;在下次即第二次备课时,探讨出完善的、可行的、最佳的精案。这样对新教师来说对知识的挖掘,吃透教材,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有更深的意义;也是新人们锻炼的最好时机,更是多年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再提高的良机。可以说双循环备课是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教学随笔》2007,(4):47-48,45
集体备课备什么?备对教材的理解,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备练习的设计,备拓展的内容,备学生的接受状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听课。只有有目的的听课,并做到结合理论及实践评价总结听的课,才是真正的集体备课。也就是真正的集体备课是由备、评、反思三部分组成。只有认真地、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好这三部分,集体备课才能达到“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起到敦促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备“问题设计”——实施单元教学备课一得□福建上杭县蛟洋学区邹潮林实施单元教学过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好课,就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问题”。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问题”设计,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认...  相似文献   

12.
1说课、备课和授课概述 1.1“备课”概述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环节,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个重要部分.备课是静态的工作程序,是教师钻研课标和教材以及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独立思维活动.备课的必要性虽然在理论上是“人人皆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怎样才能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备教材 在备课前首先要浏览全册教材和分析每一章节教材,要掌握主要内容,明确总的教学目标,了解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明确每一章节教材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呢?  相似文献   

16.
章佩华 《小学生》2010,(5):30-31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检查的“苦差事”。笔者对我校3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没有一个喜欢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只是被一些形式束缚,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我与许多同行一起思索着。有效的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熟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眭的了。做好隐性备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即备在教师的心里,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课文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要有多种策略的体现,要体现“可能性”,而这些就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备课”里,这样“显性的教案”就犹如一篇精美的文章,清澈、晶莹,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的一笔带过,即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杨柳清风”的细腻俊秀。只有这样,“隐陛备课”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拥有一个闪烁灵性,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本文以浙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将“隐性备课”做细。  相似文献   

17.
备课的艺术     
安建伟 《学周刊C版》2010,(5):140-140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善于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保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18.
石东方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9):12-12,29
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我们把它称之为“静态备课”,而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很明显,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仅就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动态备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凭借,它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我们要揣摩编者意图,明晰教材编排体系,积极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从“实”字出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精讲精练、减轻负担为目的。一、备课时要着眼于书本、着重于学生各课时,首先确定明确、集中的教学目的。一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重要的问题是考虑本篇课文应该落实的知识点。围绕教学目标,一课要有一得。备课时,对具体教学环节问题设计不宜过小、过细。每堂课设计一个既符合学生目标,又能牵动全局的大思维量“情讲点”问题。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  相似文献   

20.
“备己”是备课中的重要一环,它跟“备书”、“备人”一样重要。一、“备己”是备课中的基础广义地讲,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平时认真读书,经常阅读报章杂志,勤于积累资料都是备课。狭义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