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难,难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上。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材料积累,能够自由地表达,愉快地习作,写作教学课必须弹奏好“写作预热”、“写作指导”、“写作延伸”三步曲。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写作乐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力求让学生作文乐意,下笔有言,成文自如。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下作文课堂出现的“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教师不在场”“伪在场”“过度在场”等散点化、套路化教学现象,采用“实验分析”“个案探寻”“过程复盘”的方式,研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训练中的“单元组合”“作文升格”“读写结合”“学生习作真实度与参与度”等内容,大力提倡并加强三大“单元作文”训练,即课堂上的任务写作、三个年级的创意写作、课上课下相结合的随笔写作,旨在解决新课标提出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理念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先进的写作理念 (一)“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非构思作文”是从“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作文教学模式起步的,并最终进入“非构思”的自组织、自生长的写作状态、境界。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谋篇、表达”这一静态化、不真实的写作过程,而是非构思的、非提纲的自生长、自组织的“即兴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文”和“写作”二者是不同的概念,通过它们各自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中学语文进行的是“作文教学”而非“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中作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微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消除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本文分别从挖掘教材,训练文本类“微写作”;跨越媒介,训练生活类“微写作”;分解作文,训练备考类“微写作”;定位视角,训练总结类“微写作”等作文训练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7年间,笔者所任班级作文课堂状况不尽人意:能主动写作,写作动力强的学生占全班总数18%;能被动写作,基本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占全班总数48%;而写作动力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与全班总数34%。面对作文课堂上的“34%现象”.本人无计可施,焦躁不安。后来我又发现.这种写作动力不足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学校.严重左右着作文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8.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徐春兰 《文教资料》2014,(34):36-37
作者针对目前出现的初中或高中学生三年作文只为中考或高考那一篇作文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让“生命写作”压倒“生存写作”的口号,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兴趣难培养的问题,促使学生发挥写作激情,发展写作能力,最终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写作兴趣可分为短期兴趣和长期兴趣,或者说即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快乐作文”和“兴趣作文”的作文教学法都是培养学生即时的、短期的作文兴趣,即写作文时的写作兴趣,这只是写作动力的一个方面。稳定的、长期的写作兴趣就是对写作的热爱,它是一种写作意志,这种写作意志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写作动力。  相似文献   

11.
聋生对写作文兴趣不高,甚至讨厌作文,惧怕作文,望“文”生畏.他们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积淀不够,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将多媒体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促进聋生写作思维的生成,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增强聋校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让聋生由“苦写”、“怕写”到“爱上写作”、“会写作”.  相似文献   

12.
王宏玉 《考试周刊》2010,(11):77-77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按照“教师指导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一教师讲评”的流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长此以往,学生会只关注写的环节,一写完,作文任务就完成了。如此“粗枝大叶”的文章,很难实现在写作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引领学生亲历加工美、创造美的快乐写作之旅。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2009,(10):F0004-F0004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教学叙事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与孩子们共享快乐读写时光的故事,对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如何撷取写作素材、如何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书共6章,按照“生活作文”“阅读作文”“想象作文”“创新作文”“方法指导”“快乐作文”编排;每章前有卷首语,抒发感想;后有专家点评,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即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实话”。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指口头运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直接作文的写作方式。它既具有口语表达的特点,又是书面写作的雏形阶段,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的作文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教师只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之间的有效结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在各国母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对其都有较系统研究。比较中外作文教学在写作理念上、写作目标上、写作内容上、写作文体上及在写作过程上等的差异和不同,对我国的作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高考和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关要求。话题作文的写作应注意把握的问题很多,尤其要注意把握话题作文的“基本形式”“话题”和话题作文与其他材料作文的区别,注意话题作文写作中的审题关、拟题目关和文体与写作内容的选择关等。  相似文献   

17.
葛安静 《现代语文》2011,(2):133-134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于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普遍作文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对写作发怵。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方面的盲目、低效性和功利性;学生方面的“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白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能力性困难”(指写作技法和技巧等操作性方面的困难)等。  相似文献   

18.
超写作具有写作主体的开放性、写作过程的非连续和非线性、写作状态的交互性等特点,蕴含着动态生成的文本观、参与式消费的互动创作观、自由平等的主体观等作文理念,对作文教学很有启发意义。实践中可以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增设“预定读者”、开展集体写作、改革作文评价等策略实现超写作作文理念。同时也要客观评价超写作作文理念,正确处理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纵观当今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误人歧途。教师受功利的驱使,一味地热衷于作文“模式”、“体系”、“套路”的训练。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丰硕的教学成果时,殊不知作文教学已被挤入了死胡同.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已经严重缺失:学生厌倦、害怕写作;写作内容空洞无物,写作情感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教师》2012,(15)
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付之于长期的写作实践;作文在“三校生”高考中占据着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鉴此,作为边疆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写作底子薄弱,他们还需要老师的赏识、帮扶,才会逐渐远离“模仿”这根拐棍,进入写作的愉悦氛围之中。写作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我”,找到那个人、那件事,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学生才会提高写作能力,才会摆脱作文“四不像”。即从赏识中模仿写作,在生活中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